The Role of Music in Childrens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文献综述

 2022-05-29 23:02:17

文献综述

  1. 引言

在以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到了小学正式学习英语以及高年级之后,中国学生在“说”上的表现要明显弱于“听”、“读”、“写”三方面。在和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人交流时,往往因为错误的发音而存在交流障碍,从而更加畏惧学习英语和开口说英语。其实英语学习并非难事,第二语言学习和音乐是密不可分的,本文将通过分析音乐和第二语言的关系,在前人的基础上,着重研究如何借助音乐帮助儿童学好英语。

  1. 研究背景
    1. 国外研究现状

法国哲学家Rene(1618)和英国社会学家Spencer(1857)都认为语言和音乐有共同起起源,经过平行进化过程分别发展成为语言和音乐两种不同的形态。加拿大认知神经科学家Steven(2001)非常肯定同源的说法,他提出了音乐性语言这一概念来解释这两个范畴拥有同一进化源泉。当代学者Marc等(2002)也十分支持音乐和语言同源的说法,认为音乐是人类语言能力的一种变体。

此外,国外学者还通过电位、脑磁图以及fMRI这些现代的神经影像学研究发现音乐规则和语法规则很可能都是有共同的脑区加工的,语言和音乐共享普遍的神经基础(Patel, 1998; Maess and Koelsch, 2001; Tillmann, 2003)。更有研究发现,听音乐能通过促进海马细胞增殖,使梗死周围区域谷氨酸的传输发生变化,并使BDNF水平增加,从而提高大脑可塑性(Sung Ming,2016)。同时,西班牙心理治疗师Paz(1997)认为,在人们口头交往的过程中,只有15%的信息通过口头语言来传达,70%的信息有身体语言来转述,剩下的15%由语音语调,即语言的音乐特征来实现。

    1. 国内研究现状

汉代《毛诗序》 指出,“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之叹之”(阮元,1980)。人们用音乐来传达语言难以言说的微妙心理变化,即音乐已超越语言的表达范围。现代学者孙晓霞(2014)发表研究表示,“语言-音乐”的对比超越了语言自身,为认识语言提供了宽广的视角,在音乐领域中研究语言会对语言的深入发展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神经影像学研究证实,语言和音乐有着共同分享的神经通路,通过音乐治疗,抑郁情绪得到缓解,可改善患者的记忆力、执行功能等与语言功能相关联的认知功能(马健强,2015)。

对于儿童第二语言影响因素方面,学者李燕芳和管益杰等(2005)对不同年龄段儿童英语学习者进行横向比较进行研究表示,有利于了解不同阶段学习者的能力发展特点,即儿童学习者的语言复杂度最能随学习时间增长而提高,流利度和准确度则不然,这需要从幼儿阶段开始培养儿童的语言性。另一方面,儿童第二语言习得主要受儿童自身的身理因素、所处语言环境的民族性、认知与理解能力以及模音影响(张倩,2019)。然而对比国外学者专家的研究,国内学者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1. 结语

我国近年来对如何促进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的研究增多,同时也有很多学者对语言和音乐共生关系进行了探讨,但是音乐和语言之间差异的研究以及具体如何通过音乐来促进儿童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不是很多。由此,本文将具体探讨通过音乐帮助不同时期儿童学习英语的具体方法。

Works Cited

[1] Patel D, Aniruddh., and Gibson, Adward., et. “Processing Syntactic Relations in Language and Music: An Event-Related Potential Study”[J]. Journal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 10(1993): 717-73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