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fluence of English Learning on Childrens Acquisition of Pinyin文献综述

 2022-05-29 23:02:57

文献综述

  1. 国内外研究背景

幼儿英语和汉语拼音习得研究是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由于语言类型的不同,幼儿对汉语拼音和英语单词认知能力也不同。儿童语言发展有其独特性,尤其是在一语和二语(或双语)背景下,表现出很多不同于成人的认知特点。

目前有很多教育机构和家长处于迷茫期,不知该如何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幼儿学习英语和汉语拼音。初学幼儿将汉语拼音与英语拼读音相混淆的问题也普遍存在。由于学界对于幼儿语言习得的研究分属于不同的学术派别、理论背景和研究方法,其研究结论尚不具有普遍适用性。此外,幼儿英语习得研究也受到许多因素制约,没有较为统一的研究模式,目前的研究多为探讨拼音的学习对英语拼读学习的正迁移作用,关于英语拼读对拼音学习的影响及相关教学方法的选择方面的研究较少,而且研究结果为后续研究提供的不是定论,而是更多的研究空间。我国目前对此方面的研究非常重视,有许多以往的研究成果可以作为此研究的基础。

  1.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 儿童二语习得的内在影响因素

语言学能是影响二语学习者个体差异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对儿童学习能力有直接影响;学习动机会影响学习进度和能动性;学习策略和元语言意识会影响语言习得者学习方法的使用。

语言学能最先由John Carroll提出,是整体智力中负责语言学习的一个特殊部分。语言学能具体由语音编码能力、语法敏感、归纳能、机械记忆能力等几个相互独立的能力构成。语言学能在外显学习、内隐学习中都具有明显作用,而且语言学能与学习策略、学习动机、性别和年龄等四个方面都尤为相关。语言学能触发学习者学习动机,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不同年龄段儿童语言学能不同,男孩和女孩的语言学能也因人而异,具体差异目前尚未定论。(李红、马丽,2016)

学习动机是语言学习个体因素中最具能动性的因素。国外外语学习动机研究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末。加拿大语言学家Gardner和Lambert(1959)发表了“Motivational Variabl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以后,继续基于社会心理学,探究外语学习动机。我国外语学习动机研究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桂诗春(1986)以社会心理学为视角,深入调查和剖析了广外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学生对自身语言水平的评估。郑立华(1987)则通过分析法语专业学生学习动机,旨在端正学生学习目的和态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动机,调动外语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21世纪以来,我国外语学习动机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尤其是在1980至2003年期间,外语学习的动机研究表现为横断研究和静态研究为主的态势。

学习策略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和提取的智力活动,如制定学习计划等。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学习策略的组成也各不相同。Bialystok(1981)根据“利用信息提高第二语言熟练程度的可选性方法”,把学习策略归纳为四大类:形式练习、功能练习、监控和推理。基于信息加工认知论,Orsquo;Malley和Chamot(1990)提出了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Oxford(1990)则从策略与语言材料的关系入手,将学习策略归纳为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两大类。Cohen(1998)则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提出了学习语言的策略和运用语言的策略。

元语言是用来分析和描写某种语言的语言或符号;而元语言意识是指人是否知道怎样用元语言去解释语言概念,并对自己的语言活动进行监控。元语言意识包括语音意识、正字法意识、词汇意识、句法意识以及语用意识等。

元语言在母语和第二语言习得之间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内外学者以不同母语为对象,考察元语言意识与第二语言习得之间的关系(陈凯莹,祁文慧,2019上)。Pasquarella(2011)追踪测量了137名汉/英双语儿童从小学一年级到四年级期间两种语言的语素意识、词汇量、词汇阅读和阅读理解能力水平,证实了儿童双语学习中汉英元语言意识的跨语言迁移。研究普遍认为,尽管元语言意识在儿童语言获得过程中出现较晚,但是元语言意识一旦形成,就会对语言获得产生强烈的促进作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