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然教育理念的儿童营地景观设计研究文献综述

 2022-06-12 21:09:31

文献综述

选题名称 基于自然教育理念的儿童营地景观设计研究。

  1. 前言

中国的营地项目从1992年的中日草原探险夏令营之后真正开始发展。从2016年开始,国家及地方密集出台研学旅行和营地教育相关的政策,在政策的推动之下,营地教育的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但我国营地的户外课程体系尚未完善,营地教育以项目式运营为主,且大量课程仍在室内进行,忽略了户外环境的利用以及自然的教育属性,这些成为我国儿童营地现在面临的一个新的问题。与此同时,自然教育作为解决儿童的“自然缺失症”,发展儿童各项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之一,其普及和发展对于当代儿童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营地户外景观的设计引导儿童走出室内,亲近自然,解决孩子们因“自然缺失症”出现的行为及心理上的问题。不仅让儿童在户外学习自然知识和技能,还能让他们强健体魄,获得更深层次的精神教育和发展价值,树立热爱自然,保护自然,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理念。通过对自然教育理念下的营地空间优化策略的研究和实践,对不断更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进行回应。为可能出现的自然课程、教学模式提供实行条件和启发,反向推动自然教育课程体系的发展,推动营地教育的良性发展

文献概要

2.1 相关理论

2.1.1 自然教育理念理论

卢梭首次提出“自然教育”,发现教育的“自然法”,进一步提倡自然教育,并把教育分为自然教育、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以卢梭为代表的自然主义教育流派主张教育的自然性,强调“从做中学”,成为儿童中心教育理论的代表。夸美纽斯第一个提出自然教育要遵循自然的原则,但他理解的自然是自然界,目前自然教育还没有统一的定义。自然教育论坛在 2015 自然教育行业报告中指出: 自然教育是以有吸引力的方式,在自然中体验学习关于自然的知识和经验,建立与自然的联结,尊重生命,建立生态的世界观,遵照自然规律行事,以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可见自然教育是以自然为内容、与自然相关的教育,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然,理解自然,培养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价值观。对于自然教育理论,一批专家学者就此做出了研究和探讨。例如《自然教育的概念厘清及比较》(郑芸,徐小飞,2019)一文中提出自然教育是一种综合了环境教育、环境解说、自然保育、社区发展、景观规划、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诸多方面的特殊学习型服务产品。;《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及其启示》(郑琦,2019)一文中则提出“ 自 然 教 育 ” 理 论 是 该 思 想 中 极 其 重 要 的 一 个 部 分 ,其 主 张 教 育 应 该 “ 归 于 自 然 ” , 释 放 儿 童 天 性 , 使 其 按 照 事 物 本 身 的 发 展 规 律 成 长 ;而在《自然教育的认知及发展路径探析》中李海荣认为国内公众对自然教育的认知度相对较低但是定位较高,父母陪伴孩子时间少,学校课业负担重是认知主要的阻碍因素; 通过对影响自然教育认知因素分析,提出从学校改善教学模式、家庭共同参与、社会加强多方合作、政府重视支持、风险管控全过程五个方面发展国内自然教育,以期推动各地自然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1.2 营地教育理论

营地教育作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在青少年教育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青少年教育受到政府、社会、家庭各个不同领域的重视,旨在为青少年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让青少年能全面健康的成长。而营地教育也在不断的发展和成长,由最初的校外实践到素质教育,逐步形成营地教育的概念。不仅仅这种教育模式被广大家长朋友和社会所接受,同时其本身也在不断成长和改善。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呈现很多的弊端,随着人们对营地教育认识越来越深,现有的营地教育课程及课程体系已经渐渐满足不了孩子们的成长需求,同时面对社会对综合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和国家强调人才强国的战略,营地教育课程体系的完善刻不容缓

《国外青少年户外体育营地课程建设的研究和启示》(何文娜,2017)指出我国目前户外营地教育理念认识层次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北上广一线城市因为占据资源、人才较多,营地理念相对发达,而不发达地区,许多教育工作者仍将户外营地教育停留在强身健身或体验式教育第一阶段,对营地教育没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国内青少年户外营地教育的实施与国外相比有很大差距,专门针对户外教育的理论及实践研究还没有展开,这与我国进行的体育教育改革是不相称的。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