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皖南古村公共空间微更新设计研究初探——以查济葛家冲公共空间活化整治设计为例文献综述

 2022-06-12 21:10:40

安徽皖南古村公共空间微更新设计研究初探——以查济葛家冲公共空间活化整治设计为例文献综述

摘要:皖南古村落是指安徽省内明清时期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民居、祠堂等建筑群构成的村落。但是随着城镇的快速发展,大量年轻人通往城镇使得这些古村落环境和风貌正在逐渐失去往日的风采。本文主要通过以查济葛家冲公共空间活化整治设计为例,希望能够探索出安徽皖南古村公共空间微更新的好途径。

关键词:皖南古村落 查济葛家冲 公共空间 微更新

由于现在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量冲击以及目前中国快速的经济发展,从而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进城务工。在中国传统村落调查工作开展之前,那些历史价值较高、保存较为完好的古村落他们的发展现状就不禁让我们担忧起来。随着乡村振兴政策的提出,也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古村落保护与发展问题,所以这个课题以查济葛家冲公共空间活化整治设计为例,从而进行对安徽皖南古村公共空间微更新设计研究初探。关于公共空间微更新方面也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1. 国外相关研究

二十世纪后半段开始,西方国家的一些城市更新在经历了以“形体规划”为核心思想的单纯强调物质环境的更新改造之后,进入了以人本主义和以可持续发展为主的时代,开始强调街区社会、经济和可持续发展为主。这一时期城市公共空间发展超越了单纯注重物质环境更新和审美的目标,更加开始着眼于城市竞争力的提升和满足人的需求。其中最著名的公共空间政策,被总结为“巴塞罗那经验”,开始成为世界各国学习的榜样。

巴塞罗那公共空间政策主要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以许多的小型空间改造与建设为主,更新的主要对象是扩展区中逐渐走向衰落的地区。而巴塞罗那在经过这个小型空间更新积累之后,在1992年以举办奥运会为契机,开始向大型公共空间的改造与建设转变。我认为针对古村落更新最有借鉴意义的还是小规模活化整治,由于旧城区是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长期积淀的产物,它容纳了丰富多彩的社区生活,不同的街坊和社区有各自不同的需求和期望。因此,巴塞罗那政府将原有的街坊为基本单元进行公共空间的更新,将被占用的街坊内院改建为小公园或者小广场。使得老街坊可以通过活化整治获得新的活力与生机。这种进行小规模的公共空间的更新,可以解决很多原本复杂的旧城问题,同时这也可以有效地避免大规模的改造从而带来的盲目性和破坏性。并且由于城市化的发展,从而使得农村大量劳动力进城务工,使得农村发展力不足引起的一系列问题也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在巴塞罗那通过恢复公共空间品质,改善生活质量,使得市中心和街区的青年人留下,不仅恢复和提高了社区生产力,使整个区域变得富裕,而且保障了原住居民的利益,使社区免遭大量冲击,即通过老区的改造而创造新的社区,以使高收入的人来居住。这种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思想意义非凡:首先,它避免了纯市场经济操控下的对大众利益的侵害,保障了社会公平的实现;其次,它避免了全部推到重建带来的破坏,使得原有的城市肌理、空间形态、邻里和社区关系得到延续,是对城市文脉最好的保护。当然,现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政府开始认识到对于古村落管理的不足,开始对公共空间微更新设计方面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总体上我国城市更新还存在着改造规模较大、速度过快、忽视城市文脉的保护、侵害原住居民利益等问题。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也存在着盲目跟风与攀比的问题,或千篇一律,或华而不实,往往忽略了地方文化特色和居民的使用。所以,公共空间设计应当考虑地方特色和社区的认同感。公共空间和公共艺术品不但要协调周边城市景观,更要突出这个社区的特色,以唤起居民的归属感,丰富城市的文化特色。所以对于这些不足,我们还有有许多方面可以向巴塞罗那公共空间政策学习和借鉴的。

  1. 国内相关研究

我国农耕文明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村落作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载体,在自下而上的为主导的渐进式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具有地域特征的聚集环境。传统古村落的整体形态集中反映了世代以来的农民在利用自然、营造家园的活动中的智慧和创造力,其公共空间更是农民交往模式和农村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然而现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传统村落在发展,传统建筑需要修复,村落的公共空间需要整合与重构以适应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要求。同时,我国开始也渐渐了解到乡村振新的重要性,我国开始对传统村落的分布、规模、价值及现状等展开了深入的调查,同时开始编制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研究逐步推进。而现在针对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微更新的发展趋势是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流与碰撞之后,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统一。原因是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的审美情趣也会不断地发生变化,他们将无法容忍千篇一律的局面,转而强调地方特色的传承;并且从客观方面上来讲,随着建造理论和技术的发展进步,有可能产生更加多样化且具有地方特色建筑材料和设计理念,从而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居建筑新形式和延续乡土文脉的公共空间环境:同时,作为乡土聚落公共空间环境依托的乡土文化和传统文化会首先以积极的态度容纳外来的文化,继而使用并且将它与地方文化特色相渗透,最终创造出改善了的地方文化,既不会固步自封,也不会隔断于历史的联系;而乡村聚落的人工化是必然的趋势,但是人工创造的空间环境虽然不是自然而然的却也不一定是反自然的,在尊重的基础上,利用人工手段对自然环境进行微调,反而是对自然的合理利用。所以在当前理论和技术条件还不甚成熟的情况下,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建设其实是处于实验探索阶段,不宜大拆大建,更多的是保护、微更新与活化整治。皖南古村之所以影响大,就是因为它包含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别具一格的特色,他们在村落规划、环境利用、还是建筑布局、空间构图等方面,都有着十分浓郁的皖南地方特色。所以对于皖南农村的微更新必须要明确古村落发展的限制要求。古村落是以居住为主要功能,有着一定的人口规模和社会生活,保护和发展是古村落面临的两大课题。对古村落发展的限制条件很多,如发展方向限制,功能限制,风格限制等。最后古村落公共空间微更新和活化整治的最终目的还是必须保护好皖南古村落赖以生存的自然山水环境,包括山体的植被、河流水系、田园风光等等。

  1. 研究评述

关于公共空间的概念,在该领域从事研究的学者早有一定的界定,哈贝马斯的提出的公共空间概念,更多是强调人们言论自由、行为自由、政治活动为主的公共领域,市民之间可以进行以阅读为中介以交流为中心的公共交往。所以我认为强调设计师所设计的公共空间应是以人的活动特征及需要为基本出发点考虑的,在满足人的需求的前提下,公共空间的活力也得以营造出来。所谓公共空间,即是指公众可以自由出入,并能够进行各类日常交往活动与公共事务的场所,对于村落而言,其中的活动场所包括寺庙、宗祠和古木名树等。

村落公共空间是以村民为主体,供村民日常休闲、节庆等各类活动而营造的活动场所,其历史发展与村落历史也密切相关,也渗透着村落历经百余年积淀的传统特色文化。因此,村落公共空间不只是一个实体的活动场所,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和向往,作为村内重要历史建筑、历史要素等的标识性节点,公共空间还承载着村落变迁发展的历史文化,是村落经历百余年岁月积淀后为后人留下的村落故事的线索。村落公共空间要增加活力与人气,还需要借助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吸引大批外来人的前往,与周边古村、特色资源、旅游路线等的结合,即各个村落特色的集群发展,使得村落的特色文化更具有吸引力和扩张力。并且对于查济葛家冲进行活化整治还可以结合村内民族节日、村民特色传统技艺等,定期组织开展村落特色文化活动,吸引各方有兴趣者的到访。在我通过对查济葛家冲进行现状调查分析中,从公共空间平面形态、构成要素、人文活动等方面的比较分析,总结得出各类型村落中各种公共空间现状存在的问题。首先,在空间尺度上,公共空间周围的建筑高度部分超高、阻挡视线以及部分新建建构筑物的色彩、尺度与传统风貌不协调的现象使得空间活动、遮荫范围、景观效果等受到影响;其次,在公共空间的使用方面,村名普遍反映村庄外出打工的人群增多,各类民俗文化活动中人气不如从前,热闹程度也相应减退。所以在针对对于古村公共空间微更新方面我认为要体现在以下的方面中。需要融入文化的意境营造,将文化创意与产业融合,需要进一步整合村落文化资源,挖掘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对村落特色民俗节庆活动重新包装,丰富活动种类,并适当结合城市中热门的创意文化。并且需要对于空间节点的景观意境营造村落公共空间本身即是村落文化品牌与特色彰显的最佳场所,应充分利用这一空间,引入艺术家的多样化的思维表达方式,融入村落特色文化的展示,更广泛而有特色地宣传村庄文化魅力。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