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李子柒视频中体现的乌托邦思想研究文献综述

 2022-06-13 22:59:27

对李子柒视频中体现的乌托邦思想研究文献综述

李子柒是现在最火爆的美食视频播主和自媒体人,微博上“李子柒是不是文化输出”的热搜话题阅读超过7.5亿次。李子柒视频的内容中体现的浓浓的中国风,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激发着人们返璞归真的情感共鸣,让李子柒在海内外圈粉无数。截至2019年12月,她的粉丝数量近3000万,海外粉丝达740多万,累积播放量近30亿。从李子柒视频的火爆现象能够看出,在现代信息社会下,世界各国都兴起了一股新乌托邦思潮。

1概念界定

乌托邦的观念由来已久,最早体现于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柏拉图以苏格拉底之口通过与其他人对话的方式设计了一个真、善、美相统一的政体,即可以达到公正的理想国,这是最早的乌托邦观念。“乌托邦”(utopia)一词是由两个希腊语“ou”(无)和“topos”(场所)构成的,本意表示“无场所”“没有的地方”,它是由托马斯・莫尔最先开始使用的,1516年12月下旬托马斯· 莫尔著的《乌托邦》出版,故事虚构了一个航海家——拉斐尔·希斯拉德航行到一个奇乡异国“乌托邦”的旅行见闻。第二部分通过介绍乌托邦岛上的情况,描述了一个没有私有制,没有货币关系,公民人人平等,采取民主选举,生产劳动按需分配的理想社会。“乌托邦”____是人们基于对社会现实的看法而超越于现实,对不可能最终实现的、终极性的社会理想状态的一种构想或设计,代表着人类对某种社会理想的目的性追求和期待。

2研究综述

2.1 西方的乌托邦研究

“乌托邦”这个词语最初从西方社会产生,所以人们大多首先在西方文化的背景下来讨论乌托邦问题。赫茨勒在《乌托邦思想史》这本书中,把乌托邦的思想追溯到柏拉图之前的希伯来先知那里,认为他们在面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时提出重构社会理想的路线,并勾画出一幅美好的社会蓝图。赫茨勒通过对他们的乌托邦思想的说明,认为乌托邦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源于西方社会的根深蒂固的宗教的文化传统。——————这些只能够算是乌托邦思想的萌芽,因为乌托邦虽然是通过人的想象而产生,但它更多的是人的理性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要现人的主观能动性。这种乌托邦思想不但要求构想美好的理想社会,而且也希望通过现实的一定程度的改良或变革来实现这种美好的社会蓝图,如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文中,中文的“空想”,是从原文的“Utopia”翻译而来,也就是说恩格斯文章中的中文“空想”就等于“乌托邦”。以上是前工业时代的乌托邦思想。进入工业时代,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化论观念不断深入人心,传统的乌托邦观念在慢慢地消解。这个工业时代的社会,远远不是人们想象中的乌托邦,残酷的现实与浪漫理想的对比引发了思索,随之而到的是乌托邦的幻想的撕裂,一些人走向了乌托邦的反面,即反乌托邦 (dysutopia) 。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阿尔杜·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叶·扎米亚金的《我们》被认为是著名的反乌托邦三部曲。反乌托邦社会中,物质文明泛滥并高于精神文明,精神依赖极受控于物质,人类科技的泛滥表面上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但本质上掩饰着虚弱空洞的精神世界。一部分人仍持乌托邦思想,但他们所谓的“乌托邦”是没有其实质内容的,赫茨勒称之为“拟乌托邦”。著名作品有爱德华・贝拉米的《回顾》、西奥多・赫茨卡的《自由之乡》、威尔斯的《现代乌托邦》和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等等。他们的社会构想不再像传统乌托邦思想一样基于现实社会提出并对社会变革起到深刻的启迪和警示作用。只是采用了相同的形式,但乌托邦的内容与现实社会无太大区别,实现这样的理想是指日可待的,于是被称为“伪乌托邦”。

2.1 中国的乌托邦研究

乌托邦不是西方社会独有的,从乌托邦的定义和内涵来看,乌托邦思想在中国久远历史上也有体现,不过是表达方式有所不同。早在先秦时期,中国早期的“乌托邦” 思想就已产生。《诗经》中记载着那些不堪剥削和压迫的农奴们的痛苦呻吟,同时也传达出他们梦中期望的“乐土”。《诗经》中的《硕鼠》篇,把贵族剥削者比做一只害人的大老鼠,并且发出了决心逃离这只大老鼠的“适彼乐土”、“适彼乐国”、“适彼乐郊”的呼声。在传统社会中,我们的“大同”理想和乌托邦思想在社会追求上是一致的。“大同”一词最早所见出自《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少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 ,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本书通过对大同世界的描述及与现实社会的鲜明对比来促进社会变革。在文学作品中,“桃花源”“乐土”都是常见表述,其中最为著名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是晋代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桃花源是一个没有剥削、战争、压迫的理想乐土。陶渊明生活在王朝交替时期,战争频繁,民不聊生。而他本人更是厌倦黑暗腐败污浊的官场,从而逃离官场选择归田园居,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桃花源便是他构想出来的理想社会——中式乌托邦。随着思想的启蒙,东学西渐的流行,中国的乌托邦思想又体现于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等的空想社会主义。洪秀全在1858年颁布以土地所有制为核心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其中包含了一整套的关于社会结构的设计。“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天下共享天父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保暖。”主张“凡天下婚姻不论财”。禁止封建买卖婚姻,禁止缠足,娼妓,纳妾和买卖奴婢,规定妇女和男子一样享受参军权,应试和被保举等权利,这种肯定男女在社会地位上的平等权利是对当时封建社会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的礼教思想彻底的否定。孙中山在他提出的三民主义中也体现了他心中的社会理想和对社会建构的蓝图。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