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基于协同共享理念的历史街区共享社区化更新研究——以镇江新河街为例
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发展不是将历史街区极端的过度商业化开发和如同博物馆展品般保护起来,“活态”的方式更能延续历史街区的生命力,通过在历史街区内融入和建立社区,以建立社区的方式推动历史街区可持续发展,让历史街区能在现代社区中依然能够良好的生存并运转起来。
针对国内外历史街区更新理论及经验进行梳理总结,国外从社区的角度推进历史街区的复兴已有一些成功的案例,而近年来我国对于历史街区更新的理念中也开始出现了一些“社区”指向。随着十九大报告中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及“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方针的提出,以“共享”为手段及目的新发展理念愈加受到人们的认同及推崇,人们期望通过共享来解决发展不平衡及社会公平的问题,由此契机本文基于协同共享的理念对历史街区进行共享社区化更新的研究,期望能够为之后的历史街区复兴规划提出可行方案。
1 概念界定
1.1 历史街区
于上世纪80年代历史街区的概念被首次提出,释义为“比较集中的文物古迹地区,或某一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较完整体现街区”。1986年,再第二批国家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列单中,“历史街区”开始正式使用[4]。在1996年的“黄山会议”中提到“历史街区的保护已经成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一环”[5]。
本文中的历史街区是指我国历史文化保护三层次:文物古迹、历史街区、历史文化名城中的历史街区层级。指的是一块区域内文物古迹相对集中,或较完全展现某个历史时期的传统文化风貌,同时也是历史文化名城最具典型性的地区。
1.2 协同共享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