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樟齿喙象对几种寄主植物香樟挥发物的电生理及行为反应
文献综述
香樟齿喙象对香樟挥发物的电生理及行为反应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香樟齿喙象(Pagiophloeus tsushimanusMorimoto)属鞘翅目(Coleoptera) 象甲科(Curculionidae),魔喙象亚科(Molytinae),树皮象族(Hylobiini),齿喙象属(Pagiophloeus),是一种重要的蛀干性害虫,2014年首次报道其在上海危害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且被鉴定为中国新记录种[1]。香樟齿喙象原分布于日本对马岛,于2014年在我国上海被首次报道危害香樟,是新发现的一种危害香樟的单食性蛀干害虫,同时被鉴定为中国新记录种[2-3]。目前在上海的14个区均有分布,并呈现危害程度加重、危害面积扩大的趋势。目前对香樟齿喙象的重要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发生特点鲜有报道。
香樟(C. camphora)是上海市种植的主要树种之一,无论是行道树还是公益林均广泛分布,然而随着该树种在上海地区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以及种植时间的延长,各类病虫害层出不穷,不断危害着香樟树的正常生长,威胁着这一我市重要的树种资源。香樟齿喙象2011年在松江区首次发现,随后的几年里在全市9个郊区的生态林陆续都出现为害,该虫目前已导致上海市各大生态林香樟树大面积受害,约50%的香樟树受其危害,受害树木树干严重变形,长势衰弱,严重影响我市香樟资源,威胁生态健康。由于该虫钻蛀为害,且专一取食危害香樟树,而香樟树作为上海市的主要树种之一,加之蛀干性害虫防治困难较大,香樟资源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因此对于该虫的研究意义重大。
当前,还未有香樟齿喙象寄主挥发物的相关报道。因此,本研究开展了香樟齿喙象对寄主植物香樟信息化学物质不同组分的鉴定,以及电生理和行为反应,旨在筛选出对香樟齿喙象具有引诱效果的化学物质,为开发引诱剂以及为该害虫的林间防治提供前期基础。从而实现对香樟齿喙象的无公害防治。
1.2 国内外同类研究概况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