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表面构造不同粗糙度对润湿性影响的研究文献综述

 2021-09-25 20:40:14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引言

在人类漫长的观察自然的过程中,发现许多动植物(如荷叶[1]、水黾[2]等)表面具有超疏水和自清洁效应,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荷叶效应。在近几十年里,人们对超疏水的表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研究:国际上对超疏水性涂层的研究始于上世纪50年代,到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表面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表面研究技术手段的提高,人们对超疏水性涂层的研究倾注了更大的关注,其诱人的潜在的应用前景更激起人们更大的研究兴趣。

超疏水表面是指与水的接触角大于150而滚动角小于10的表面[3]。已有的研究表明:固体表面的化学成分和微观几何结构所共同决定了固体表面的超疏水性能。通常,超疏水表面的制备途径有两种:一种是在具有低表面能的疏水性材料表面构建一定的粗糙度;另一种是在粗糙表面上修饰一层低表面能物质。

1.超疏水表面的理论基础

1.1液体在固体表面的润湿作用

润湿作用是指固体表面上的一种流体(一般是空气或其他气体或是液体)被另一种液体(常见为水或水溶液)所取代的现象。液体在固体表面的润湿过程可分为沾湿、浸湿和铺展三种情况[4]。

沾湿是指将气-液界面与气-固界面转变为液-固界面的过程。

浸湿是指将固体浸入液体,气-固界面完全被液-固界面取代的过程。

铺展是指当液-固界面在取代气-固界面的同时也扩大了气-液界面的面积的过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