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摘要:地铁系统的复杂性、依赖性和网络性等特点,决定了它在运营过程中具有较大的脆弱性,容易受到干扰事件的影响。地铁乘客的微小行为可能对地铁运行产生较大的影响,城市地铁一旦不能正常运营,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甚至造成生命和财产损失,因此,通过有效的措施阻止地铁事故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大多数地铁事故相关研究主要针对非常规的事故类型,比如应急救援、自然灾害等,对于常规状态下的研究比较少,因此,本研究从乘客的行为出发,探究在地铁正常运行过程中乘客的行为对于运行的影响,分析地铁事故产生的影响因素,并利用定性比较分析(QCA)方法找到地铁事故形成路径,提炼出乘客不安全行为导致地铁运营事故的形成机理,然后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措施与建议。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使政府、专家、乘客和相关企业了解地铁事故的形成机理,在行为规范、管理方式等方面能够有所改进,从而创造一个更加安全的乘车环境。
关键词:地铁运行事故,乘客行为,定性比较分析(QCA)
一、地铁事故相关研究
近年来,地铁已经成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铁的客流量比较大,且相对比较复杂。若是乘客不遵守规章制度,将会导致意外事故发生,若相关工作人员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应对事故,将会导致事故的危害性进一步扩大。
关于地铁事故的致因研究,莫嘉宁(2018)[1]认为导致地铁行车事故的主要因素有人为因素、设备因素和社会灾害,并对如何防范地铁行车安全事故提出了有效措施。陈慧阳(2018)[2]分析了地铁运营突发事故危险源,梳理了系统常用的危险源辨识、危险源分级的方法并总结了各方法的适应条件和优缺点,比选出了适合该系统的危险源辨识和危险源分级的方法。农财兴(2018)[3]则从影响行车安全的因素角度出发,提出了事故预防和管理策略。
另外,不少学者对于地铁系统的风险进行了分析与评价。陈文瑛等(2018)[4]通过分析、推演突发事故风险沿单线路及换乘站的传播路径,建立了地铁运营突发事故风险传播模型。宋亮亮等(2017)[5]提出了4种提升地铁系统安全性的免疫策略,并对其免疫效果进行了评估。张涵(2018)[6]分析了大量地铁事故找出了我国地铁运营系统的薄弱环节,利用事故致因机理确定风险要素并构建了评价模型。Liu Yan等(2012)[7]根据地铁车站人群拥挤和交通事故的风险特征,提出了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的地铁车站人群拥挤和事故风险评估方法。陆莹等(2015)[8]基于案例推理的方法系统构建了地铁运营安全事故案例库框架,并实现了相似案例的自动输出,为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管理者提供智能决策。
二、乘客行为相关研究
引发地铁事故的原因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大类,内部因素主要包括设备设施、内部环境和管理等,外部因素主要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自然灾害等[9]。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