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蓝叶甲交配行为初步研究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柳蓝叶甲Plagiodem versicolora, 属于鞘翅目Coleoptera, 叶甲科Chrysomelidae。以危害垂柳、旱柳、杞柳等各种柳树为主,也会危害杨树,分布范围广,对幼苗的危害严重,能将叶片全部吃光,苗圃受害时,会直接影响苗木质量,造成经济损失。研究柳蓝叶甲的交配行为对预测种群发展趋势有帮助,可以为害虫的种群监测和高效防控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 国内外同类研究概况
2.1昆虫繁殖行为的研究
2.1.1昆虫的繁殖特性与活动规律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具有昼夜交替和季节更替的活动节律,因此昆虫的行为与繁殖往往也会表现出一定的特性与规律,如广聚萤叶甲Ophraella communa交配活动主要集中于8: 00-21: 00,产卵一般在12: 00-16: 00,雌虫交配前期长于雄虫,交配后的雌虫有产卵前期。交配后前30天产卵量大,后期产卵量少 [1]。大猿叶甲Colaphellus bowringi可以多次交配,不同日龄间交配次数有显著差异,平均每日交配时间为238 min,相邻两次交配的间隔时间随着日龄增加而明显延长。温度对交配行为有影响, 22 ℃下交配高峰比25 ℃和28 ℃的交配高峰推迟了一小时,交配频率低而交配持续时间高 [2]。葡萄十星瓢萤叶甲Oides decempunctata在25 ℃条件下会出现交配高峰,交配总时长最大[3]。榆紫叶甲Ambrostoma quadriimpressum的性二型主要体现在附垫的刚毛类型上,雄性前足附节垫具有盘状刚毛,可以吸附在雌虫鞘翅的光滑表面;交配前,雄性触角接触雌性鞘翅表面,触发交配过程[4]。菱角萤叶甲Galerucella birmanica的多次交配显著增加了雌虫总产卵量和日平均产卵量,也提高了卵的孵化率,但是雄虫干扰会降低多次交配获得的生殖利益。不同种群密度下菱角萤叶甲的雄虫竞争的可塑性反应只与成虫生活密度有关,与幼虫期的生活密度无显著关系[5]。茶角胸叶甲Basilepta melanopus的雄虫交配前期为5.5 d,雌虫交配前期为7 d,交配平均时间在18.9 min,产卵前期为7.5 d,交配高峰在10: 00,16: 00,18: 00出现。产卵高峰也是16: 00和18: 00,14: 00,22: 00和2: 00产卵量较高[6]。上述结果表明,昆虫和繁殖与活动规律表现出一定规律性,但不同种群间的规律存在一定的差异。
2.1.2昆虫的求偶与交配
求偶与交配行为对于两性生殖的昆虫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蝎蛉科的交配行为中,蝎蛉雄虫的献礼行为被认为对雌雄双方有益,雄性提供可食用的献礼以降低雌虫的抵抗,延长交配时间,使交配过程中的精子传输数量最大化;献礼还可以增加雌虫产卵量,延长交配不应期,延缓其再次交配;蝎蛉雌虫通常会选择献礼能力更强的雄虫进行交配。在不同种类中,蝎蛉的求偶与交配行为也不同,大双角蝎蛉Dicewrapanorpa magna在交配过程中以唾腺分泌物作为彩礼,刘氏蝎蛉Pannorpa liui在交配过程中以节肢动物尸体作为彩礼,河南新蝎蛉Neopanorpa longiprocessa不出现献礼行为,存在竞争交配行为,在雌雄虫配对阶段,先到的雄虫用背中突夹持雌虫一侧翅,试图控制雌虫与之交配,竞争者会用背中突夹持雌虫的另一侧翅也试图与之交配,当其中一只雄虫完成与雌虫的生殖器配合并开始交配时,另一只雄虫会离开[7]。长足大竹象Cyrtotrachelus buqueti一次完整的交配过程包括了示爱、抱对、插入输精和配后保护四个阶段,雌雄虫均能够多次交配,昆虫能够区分配偶的交配经历与生殖特征,从而引起交配持续时间上的差异[8]。
2.1.3成虫的性选择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雌虫偏爱幼龄中龄雄虫,雄虫偏爱无交配经历的雌虫,雌虫偏爱有交配经历的雄虫,均能获得较高的生殖适度;雌虫大小明显影响产卵量,雄虫大小明显影响卵的孵化率,大的雌、雄虫具有明显更高的交配成功率及生殖适度优势[9]。广聚萤叶甲雌虫优先选择额斑宽、前翅和后足股节大的雄虫交配,雄虫喜欢选择8日龄处女雌虫进行交配,雌虫喜欢和12日龄处女雄虫交配。交配时长受温度影响大,与体重和性比无显著相关性[1]。菱角萤叶甲的性选择没有明显偏好,并且不同大小雄虫与雌虫交配的交配率差异不显著[5]。茶角胸叶甲雄虫喜欢与有交配经历的雌虫进行交配,雌虫喜欢选择体型小的雄虫进行交配[6]。丽斗蟋Velarifictorus ornatus的性选择取决于雌性,在短翅型与长翅型两种雄虫中,雌性偏爱短翅型雄虫,是由于短翅型雄虫没有发达的翅而将营养更多的投入到生殖中;丽斗蟋的性选择与体型和年龄没有明显的关系[10]。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