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Let-7家族在拟松材线虫不同龄期的差异表达
- 拟松材线虫的研究进展
拟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mucronatus)与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是两种形态相似的松树寄生线虫,但在致病性方面却有很大的不同[1]。有关拟松材线虫致病性的研究中,过去研究者大多认为拟松材线虫对松树不具有致病力或是仅具有弱致病力[2][3]。但近年来,有研究者发现某些拟松材线虫虫株对松树具有较强的致病性[4]。因此,对拟松材线虫开展检测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1 拟松材线虫的形态特征
拟松材线虫与松材线虫的雌成虫的主要形态特征差异为尾端尾尖突及尾型的不同。拟松材线虫种内不同群体之间尾部特征也存在差异。Han等发现韩国拟松材线虫的尾型可分为亚洲型与欧洲型两种,而世界其他国家地区的拟松材线虫尾型的分化也有报道[5]。张治宇等测量了14个拟松材线虫的尾尖突长度(其范围为3.28-5.82 micro;m),依据尾部特征可分为亚洲型与欧洲型,其亚洲型的尾尖突略长于欧洲型。同一个拟松材线虫群体的不同个体之间尾尖突及尾形也有形态分化[6]。
拟松材线虫与松材线虫雄成虫的主要形态差异为交合伞形状的不同。刘伟等研究发现拟松材线虫种内不同群体间和同一群体内不同个体间交合伞形状变异较大[6]。郑炜等通过形态学观察、测量以及PCR–RFLP方法确认分离于俄罗斯进境的落叶松原木的一种伞滑刃属线虫,结果鉴定为欧洲型的拟松材线虫[7]。该批线虫形态明显区别于常见的拟松材线虫,其虫体非常细长,雄成虫交合刺非常小。其在灰葡萄孢上培养后虫体形态变化明显,与常见的拟松材线虫形态一致。这表明了拟松材线虫的寄主及生活环境对其形态特征有较大的影响。拟松材线虫遗传基因决定了其尾部形态的多样性,而它的寄生树种、地理环境以及营养条件的差异,进一步促进了其形态的分化。
在形态学变异研究方面,谢安建等通过对拟松材线虫的12个形态指标作出测计,发现雌成虫的生殖系统指标V'(均值为4.07%)、V(均值为4.1l%)和消化系统指标口长度(均值为5.12%)的变异度较小,可以作为拟松材线虫的重要鉴定特征[8]。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注意的是,虽然线虫尾部形态的主要特征是由其遗传基因决定的,但是基于其所处的环境,寄主,生长条件等各方面外界因素的影响,其形态又会产生诸多变化,因此我们在做形态鉴定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多方面因素[9]。
1.2 拟松材线虫的致病性研究
对于拟松材线虫的致病性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拟松材线虫不具有致病能力。Mamiya和Namara Mc等认为拟松材线虫是无致病性的[1][2]。Jyrki Tomminen研究发现芬兰的拟松材线虫对本土的欧洲赤松无致病力[10]。黄悦悦等将分离于枯死木中的拟松材线虫经培养增殖后分别人工接种于6年生以及24年生以上的马尾松,结果发现马尾松活体内拟松材线虫不能繁殖,这表明拟松材线虫对马尾松无致病力[11]。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