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1引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身份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跨文化交际本土化研究特别是文化身份的本土化研究成为近年来学者们十分关注的问题。本研究运用跨文化交际学理论,以本土化研究为视角,以 EFL 学习者为研究对象,采取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全球化时代中国语境下 EFL 学习者中西方文化认同和文化身份焦虑问题。
2 研究背景
2.1 国外研究背景
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得“散居”(diaspora)现象越来越普遍,如流动、迁徙、移民等,一批新崛起的后殖民理论家开始关注文化身份问题,其中的代表人物有佳亚特里·斯皮瓦克(Gayatri C. Spivak)和霍米·巴巴(Homi K. Bhabha)。Bosher (1995)调查了美国高校 100 名赫蒙(Hmong)族大学生的文化身份情况。她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大学生能够通过适应异国文化而不放弃自己本族文化或种族归属来构建双重文化身份。她的研究结论可以为多元文化或双语文化教育政策提供支撑。Hansen和 Liu(1997)、Norton Peirce(1995, 1997)、Yim(2001)、Maloof(2006)等也从身份与语言学习的角度进行了研究。Kim(2003)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了东南亚国家把英语作为二语的学习者的语言与文化身份的关系,结果显示,身份问题在多元文化社会更具多元化。He Jia 等( 2010)在“Acculturation, Adaptation, and identity:Home and Abroad”一文中对移民和旅居匈牙利等国家的旅居者的文化涵化、文化适应和文化身份等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对旅居国逐渐适应和融入,这些旅居者对当地文化产生了文化认同感,与此同时,对本族文化认同感逐渐减弱。
通过对上述文献的整理,我们可以得出:文化身份与跨文化交际密不可分。跨文化交际中最突出的身份类型是文化身份,因此文化份成为跨文化交际研究中的主要问题。Lustig 和 Koester (2000)认为, 一个人的文化身份,即归属于一个特殊文化群体的人的自我概念对跨文化交际产生很大影响。探讨中国语境下的 EFL 学习者的文化身份问题是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密切相关。
鉴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语境遭遇困窘,中国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传统文化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更凸显了身份认同危机。因此,在新的中国语境下探讨文化身份问题就显得尤其重要。这个重要性一是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维系中国文化身份,二是更好地促进中国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2.2 国内研究背景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A Study of Subtitle Translation of Game of Thron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translatology文献综述
- 存在主义视角下《八月之光》女性人物形象解读Women Characters in Light in Augus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xistentialism文献综述
- 《荆棘之城》中莫德人物形象分析An Analysis of Maud’s Image in Fingersmith文献综述
- 《少数派报告》中的自由意志浅析Analysis of Free Will in Minority Report文献综述
- Ten Evil World And Then There Were None十毒恶世《无人生还》文献综述
- 浅析人工智能对翻译行业的影响 An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n the Translation Industry文献综述
- 《泰晤士报》对华报道的转述引语研究On Reported Speech of News about China in The Times文献综述
- 威尼斯之死:永恒之光Death in Venice: Light Everlasting文献综述
- 家庭教育视角下《无声告白》中莉迪亚的悲剧分析文献综述
-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The Undefeated by Ernest Hemingway 浅析欧内斯特·海明威的《打不败的人》象征意义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