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材线虫候选效应子的预测筛选与表达验证
1前言
松材线虫病又称松树萎蔫病(Pine Wilt Disease),是一种由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引起的毁灭性森林病害,可危害70种针叶树,其中松属树种57种,非松属植物13种[1]。由于该病害具有易传播、发病速度快、致死率高、防治难等特点,通常被人们称为“松树的癌症”[2]。该病疫区遍布中国多个省份,每年给我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破坏了自然景观及生态环境,对我国丰富的松林资源构成严重威胁。而目前关于松材线虫病的致病机理还尚未明确。关于松材线虫病的防治也尚无有效的手段。
效应子(effectors)是由病原菌分泌的、可以改变寄主植物细胞的结构和代谢途径,从而促进对寄主植物成功侵染的或者触发寄主防卫反应的一类外泌型蛋白。关于效应子在真菌、卵菌、细菌及植物寄生线虫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均有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效应子在各类植物线虫的致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关于松材线虫效应子的研究鲜有报道。为此本研究基于松材线虫侵染松树早期的转录组分析,对松材线虫的效应子进行预测和筛选。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解析效应子在松材线虫致病机制中的作用。
2松材线虫病国内外研究概况
2.1松材线虫病病原
松材线虫病于1905年在日本九洲岛的长崎暴发,但当时并未发现其病原是松材线虫。直至1969年,Tokushige和Kiyohara指出该病与一种伞滑刃线虫有关后,才引起广泛深入的研究[3]。接种实验发现接种松材线虫能引起松树萎蔫,且Kuroda和Ito的接种实验证明,接种松材线虫能单独引起松树的枯萎,而与其他微生物无关[4]。因而,长期以来,松材线虫被认为是松材线虫病的唯一病原。
2.2松材线虫病致病机理
由于松材线虫病涉及到寄主、线虫、天牛、真菌、细菌以及环境因素等多个方面,极为复杂,目前关于松材线虫病的致病机理还尚未明确,但主要有3种观点:(1)松材线虫分泌的酶破坏了松树薄壁细胞壁和薄壁细胞膜,导致松树死亡;(2)松材线虫入侵松树后,树体内出现了导致松树死亡的毒素;(3)松树感染松材线虫后,松树体内挥发性物质增加,管胞中形成了空洞,致使松树体内水分输导受阻,松树萎蔫死亡[5]。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