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氧镁水泥耐水改性研究进展
摘要:主要综述了关于氯氧镁水泥(MOC)的研究背景、改性的基本内容和研究进展。从国内外对磷酸改善MOC耐水性的较多研究,为本课题的后续开展提供了切入点,着重研究分析了改性剂对MOC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氯氧镁水泥;改性剂;耐水性;5相
一、文献综述
1、MOC的研究背景
氯氧镁水泥(Magnesium Oxychloride Cement或MOC),是法国科学家索瑞尔(Sorel)于1867年发明,它主要是由含碳酸镁(MgCO3)的菱镁石经轻烧(750~850 ℃)粉磨而成的氧化镁(MgO)与凝固调和剂六水合氯化镁(MgCl2·6H2O)和水(H2O)三元体系经合理配制而成[[1]]。
MOC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基本材料(MgO、MgCl2和H2O),它们形成的MgO-MgCl2-H2O三元化合物结晶复盐是氯氧镁水泥的硬化体,主要是由3MgO·MgCl2·8H2O 结晶相(简称3相,P3)和5MgO·MgCl2·8H2O结晶相(简称5相,P5)交叉而成的网状结构。另一部分是外加剂,是指各种能改善MOC性能的有机和无机添加剂[[2]]。
与硅酸盐胶凝材料类似,MOC是一种气硬性胶凝材料,在室温10 ℃以上即可凝固硬化[[3]],具有力学性能优良、凝结快、耐火、抗冻、耐磨、低碱、与无机和有机填料相融、加工性能好等一系列优点[[4]]。MOC得以广泛用作建筑材料、包装材料、装饰材料等,其原料来源丰富,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所得制品硬化快、强度高、表面光泽好[[5]]。从环保角度来讲,MOC的生产制品可以大量取代木质材料、硅酸盐、石膏等胶凝材料在建筑行业中的使用,不仅可以节约大量木材,防止过剩伐木,同时可以降低建筑生产中的能耗,实现建筑节能。氯氧镁水泥本身是一种绿色环保型的材料,它无毒、无味、无挥发等对人类的健康、安全不会造成威胁,是新时期生产、应用等值得人们去关注、使用的绿色生态的材料[[6]]。
但耐水性差是气硬性胶凝材料的共同缺点[5],由于5相和3相在结构上属亚稳态,它们之间相互交叉穿插,相互吸附在一起,形成网状结构,但并没有结合成整体。在网状结构中存在着大量热力学不稳定的接触点,当暴露于潮湿的空气中时,受水的作用而水解,起主要强度作用的5相和3相水解后转变成层状松散堆积结构的Mg(OH)2导致制品的孔隙率增大,强度下降,且更易吸潮,同时由于生成了游离的MgCl2,并且制品中还会有未反应的MgO,它们会通过毛细孔迁移到制品表面,出现返卤泛霜现象,也影响了制品的外观。另外,由于水化的不均匀、水化速度过快,水解产物、碳化作用及原料中过多的游离氧化钙与水反应的产物都有膨胀性,会产生内应力引起体积膨胀,还会导致菱镁制品翘曲变形甚至开裂[[7]],严重影响了产品的使用性能,阻碍了MOC的广泛应用,制约了菱镁行业的发展。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