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野生樱属资源的DNA barcoding分析
摘要:本研究旨在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将DNA序列变异信息与现有的形态分类学有效结合,以弥补形态研究在樱属分类中的不足,从而为樱属内的物种鉴定提供依据,扩大其景观应用,也为全球生物物种的分类和鉴定开辟一条崭新途径提供借鉴。
关键词:樱属; DNA条形码技术; 形态研究
一、文献综述
1 国内外研究进展
1.1 樱属系统分类简史
樱属Cerasus隶属于蔷薇科Rosaceae,全世界约150种,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中国有43种,多数种主要分布于中国西部和西南部,是早春重要的观赏植物[1]。
林奈最早开始系统研究樱属植物。1753 年林奈在其巨著《植物种志》中建立了李属Prunus,范围包括樱、李、桃、梅、杏等,为一个广义概念。1754 年,Miller P.从广义的李属中独立出了樱属,确立了樱属的基本概念。1888 年Focke建立樱亚属Prunus Subgen. Cerasus,其范围同Milter P.的樱属。1893年及1909年Koehne E. [2] [3] 采用Focke的观点,分别对樱亚属的系统进行了研究和完善。1905年C. Kschneider [4]在樱亚属下成立三个组,其中的两个组Sect. Eucerasus、Sect. Pseudocerasus和Koehne E.系统一致,Sect. Microcerasus则是 Koehne E.系统中Grex II Microcerasus下2个组的合并。其后,E.H.Wilson(1914) [5]及日本学者林弥荣等均采用 Koehne E.的观点。Rehder 于 1927 年、1949[6]年和 1951 [7]年在Manaual of Cultivated Trees amp; Shrubs中,对 Koehne E.的系统进行了部分修改,在亚属 Subgen. Cerasus下成立了7个组,对 Koehne E.部分亚组进行了合并,把部分亚组与组放在同一等级的水平上。在我国,全国各地几乎都有其分布,其中以我国的西南各区种类最为丰富。近代对国产樱花的系统研究是从陈嵘先生开始的。1937 年[8],陈嵘先生在《中国树木分类学》一书中,采用樱亚属的观点,把国产樱花分为五大类群(Group),对各类群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1959 年[9],刘慎谔先生对东北地区的樱花资源进行了调查整理。采用亚属的观点编著了分类检索表。1979 年俞德浚[10]先生编著《中国果树分类学》,采用 Miller P.的观点,把樱属植物作为一个独立的属Cerasus,对樱桃品种分类及特征作了较详细的研究。1986 年,由俞德浚、李朝銮[1]先生编著的《中国植物志》第 38 卷出版,仍采用Miller P.的观点,把所有樱花植物作为一个独立的属Cerasus处理,其下的分类单位和Rehder在 1949 年及1957年的系统大体一致,基本是对 Koehne系统中亚组等级的归并,主要依据花序类型(总状花序、伞形花序或伞房花序)、苞片是否宿存、萼片直立或反折、腋芽数目等特征,将其分为2个亚属和11个组。1997 年王贤荣[11]在其博士论文《国产樱属分类学研究》中,对国产樱属植物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共记载樱属植物48种10个变种,采用 Miller P.的观点,把所有樱花植物作为一个独立的属处理,分两个亚属:樱亚属Subgen. Cerasus和矮生樱亚属Subgen. Microcerasus,对樱亚属的系统做了较大的变动,支持设立两个组:直萼组Sect. Pseudocerasus和反萼组 Sect. Cerasus。
在浙江植物志中,樱属被置于广义李属Prunus s. l.中,收录了11种及2个种下类群。近年来,又有学者发表了2个浙江的樱属植物,分布于景宁和龙游的沼生矮樱C. jingningensis Z.H. Chen, G.Y. Li et Y.K. Xu [12]和龙泉凤阳山的凤阳山樱桃Cerasus fengyangshanica L.X. Ye et X.F. Jin [13]。在樱属的分类中,花的各性状是其分类的主要依据,但其花期较短,导致花期以外的时间段分类困难,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资源的扩大应用[1]。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