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母语课程标准中信息素养培养目标的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08 10:34:41

美国母语课程标准中信息素养培养目标研究

摘要:21世纪,信息素养逐渐成为社会公民的必备素养,将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信息素养教育应该融汇到每门课程的内容之中、每门课程的结构和结论之中。只有经历了一系列的主题学习,才能培养出具有信息素养的人。而基于母语课程的特殊性,将信息素养教育与母语课程相互融合才更是重中之重。

关键词: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教育; 母语

  1. 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

21世纪,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成熟,信息日益成为当今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因素。迅速地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终身受用的能力之一。在人才培养的目标模式中,一个崭新的概念—信息素养,正在引起世界各国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并逐渐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

(二)信息素养教育研究

信息素养教育可以满足不同人群对信息的不同需求。美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和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国家,在信息素养教育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我国学者已经对美国的信息素养教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如张茂泉的《国内外信息素养研究进展综述》中,他在对信息素养概念及美国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信息素养教育现状,旨在分析我国信息素养教育起步晚,教学实践等方面的不足,找出差距,提高我国信息素养教育水平。刘敏的《美国信息素养标准的发展与启示》中梳理了美国信息素养发展历程,并结合我国信息素养发展情况,概括出若干启示。些文献中大都是比较分析中外信息素养教育,找出我国信息素养教育的不足。李雯的《中美中小学信息素养教育比较研究》中比较了中美两国信息素养教育的目标、政策、内容模式等方面的异同之处,虽然提出了美国中小学信息素养教育应该与课程整合这一理念,但也只是简单的介绍学校数学和社会的课程标准中所涵盖的信息素养的培养目标,并没有做详细的阐述。总体上还只是分析两国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和问题,以助于我国中小学信息素养教育的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和实践。但是没有对于某一门学科的课程标准中的信息素养培养目标的进行专门研究,并提供借鉴意义,所描述的信息素养培养理念都比较宽广。韩冬、傅兵著的《信息素养教育论》一书中对信息素养进行了大量研究,全面阐释了信息素养的相关概念,提出了信息素养的教育对策,同时建议将信息素养教育融入到教育管理中,即信息素养教育应广泛的在各门学科中展开,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激发学生兴趣,驱动学生自主学习,但没有细入到每一门课程该如何融入信息素养教育。隋夕双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也强调当前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综合和相互渗透,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他的论文中还阐释了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工具。”

由此可见,我国的学者已经开始重视信息素养教育,但还只是停留在表面阶段,仅仅只注意到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查找信息的能力,却没有正确把握要培养学生具备信息的查找处理能力,是还需要学生是否具有批判性思维、是否具备信息道德意识等其他一些因素来共同组成的。美国《学生学习的信息素养标准》中提出3个标准:1.信息素养类标准。2.独立学习类标准。3.社会责任类标准。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人不仅能够高效地获取信息,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还需要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以及信息道德。由此可见,我国的信息素养教育是远远不够的。

(三)美国母语课程标准中信息素养培养目标的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