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忆研究综述
摘要:当代学者对于王安忆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成就与局限两个方面。从现有成果来看,王安忆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不同文学作品中对于不同女性形象的刻画的功力,也即是其变化、发展和创造力,此外还有王安忆对于其小说语言的自觉探索。王安忆创作的不足之处主要是由王安忆对于小说的先锋性的自觉探索造成的。
关键词:王安忆; 女性; 语言艺术; 局限
王安忆是一位笔耕不辍的女性作家。自1976年在《江苏文艺》上发表散文处女作《向前进》,到2016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匿名》,她始终活跃在文坛上,积极展现自己对于文学主体性和写作手法的创新与探索;然而,王安忆的这种多变的风格虽“能为我们展示多种可供欣赏的文本, 但同时多变的风格也为评论带来了某种无法命名的尴尬。”[1]因此,学术界始终无法对王安忆的写作风格做出一个清晰的界定,而这也是数十年来研究王安忆的风潮持久不衰的原因之所在。
总的来看,学术界对于王安忆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的。
- 对王安忆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探讨
在王安忆的小说中,女性几乎涵盖了她大部分作品的主体形象,且这类形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王安忆不同时期的作品中,她们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及不同的命运归宿。因此,探讨王安忆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是王安忆研究的一个重要切入点。这些成果可以划分为: 1、从具体的环境来分析王安忆女性形象。如叶淑雯在《复苏的女性——论王安忆“三恋”的女性写作》中就以“三恋”中不同女性的形象“作为整篇论文的重点,试着在三部作品中的不同年代所显示出的不同女性形象”;[2]李晓《在城市中的漂泊人生— —评王安忆小说《富萍》中的女性形象》中以 “扬州乡下女孩富萍凭借自身努力留在大城市上海生活的经历为主线, 摹画出一个个对城市生活充满向往, 为留在城市而经受住种种漂泊生活的磨砺与艰辛的女性形象”;[3]杨膳荫在《照亮女性的世界:lt;天香gt;论》中就以《天香》中主要的女性为主体,“从分析开创、发展、传播的绣女形象及她们的情感共同体入手,讨论《天香》如何想象、绘一个美好的女性世界”。[4]
2、从不同的小说创作题材来分析王安忆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如从王安忆创作的知青小说题材为主要研究文本的曹莹在《论王安忆知青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中就“简要分析了王
安忆知青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将其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分为性解放者的“大女人”形象和成长中的少女两种类型,并进一步指出女性形象的独特描写在王安忆知青小说中形成了反思'文革'历史的女性视野。”[5] 还有从王安忆所写的都市小说的题材为研究文本的苗祎,在《论王安忆都市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流变》中,从王安忆最初所描绘的“雯雯”中“描写普通市民那份琐屑而欲念浮动的平常日子”[6]为研究王安忆的都市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为起点,到《长恨歌》中所描绘的上海弄堂中一位旧式女性为终止,十分完整地研究了王安忆都市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流变。
- 从不同的小说创作的背景来分析王安忆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王侃就在《散论作为女性作家的王安忆》中提到:“王安忆的文学起步,几乎叠合于 lsquo;新时期rsquo;的开端。从对 lsquo;伤痕rsquo;、lsquo;反思rsquo;等启蒙叙事的参与,到对lsquo;改革rsquo;等国家叙事的支持,再到对 lsquo;寻 根rsquo;等民族叙事的体认,她曾自觉或不自觉地汇入过由历史所统摄与包容的各种宏大叙事,是整合于启蒙现代性和民族国家的表述与认同之中的历史书写。”[7]从此处就可以看出(由此可见王安忆进行小说创作时会根据时代的变化而选择不同的小说时代背景来进行创作。王安忆的这种创作的选择,就为其笔下的不同女性形象的产生做出了合理解释。如白军芳、郑升旭就在《一种女性文学的新启迪——比较王安忆lt;桃之夭夭gt;与身体写作》中,就以《桃之夭夭》创作的背景为基础,具体的来分析郁晓秋这一“在建国初期lsquo;男女都一样rsquo;的社会呼声中,完全缺乏女性个性支持的文化氛围的女性形象”[8];林翠萍在《上海“生计”——论王安忆新世纪小说创作》中指出王安忆以明朝时期的上海上流社会生活的奢华为背景,刻画出“在面对申家由最初的繁华最终落入平凡的市井”之时,用“相知相守的那份真心与勤劳务实”[9]支撑起这艰难生活的天香园里女性形象。
- 对王安忆小说的女性意识的探讨
除了立足于王安忆创作的女性形象主体,相当多的学者还选择以这些不同形象的女性主体为基点,深入挖掘其背后所暗含的女性意识的觉醒。惠雁冰在《从lt;桃之夭夭gt;看王安忆的意识世界》中就指出:“王安忆在个体的精神流程中找到历史与现实的回响,并将这种远距离的回响以女性生命意识的凸现绽放出来,由此窥视社会重负裹挟给心灵本体的搏杀与焦灼”[10]可见,王安忆通过对女性意识的深入挖掘来展示他对于社会的现状对人心灵所造成的影响。因而从女性意识的角度去研究王安忆的小说创作不失为一个好的切入点。吴茜在《论王安忆新世纪小说的女性意识》中就将“小说《富萍》进行解读分析,从固守的女性叙事视角 、 隐形的男权社会批判和对上海底层 女性生存状的持续关注三个方面来说明王安忆作品中根深蒂固的女性意识 。”[11]刘捷、邓建在《论王安忆lt;长恨歌gt;的上海情结与女性意识》中就以小说《长恨歌》背后透露出的女性意识为基点,具体分析造成王琦瑶命运的主要原因。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