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新词新语的造词理据探究》文献综述
摘要:词汇是语言系统中最为活跃的要素之一,是社会生活的直接映射。伴随全媒体化社交平台微博的兴起风行,新的语言现象和新的表达方式不断出现,新词新语也迭出不穷。由于网络社交平台自身的特殊性,微博新词新语的创新性和前卫性尤为突出。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不明语义而歪用、仿词不规范等问题,对现代汉语造成不小的影响和冲击,因此对于这种新的语言现象的研究很有必要。本文旨在系统梳理微博新词新语,分析其造词理据并归纳总结,以期促进新词新语的规范化和健康发展。
关键词:微博;新词新语;造词理据
一、选题缘由
微博,即微型博客,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等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包括标点符号)以内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1]微博自2009年8月在我国兴起以来,受到网民的强烈推崇,以一种如火如荼的态势在我国风靡,用户数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据CNNIC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底,全国网民数量达9.04亿,而据新浪微博数据中心发布的微博2020用户发展报告显示,微博月活跃用户数量达5.11亿,且微博的月活跃用户连续三年增长超过七千万。由此可以看出微博这种新兴的自媒体社交平台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广泛影响。语言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新事物的兴起必将引起新的语言现象,而词汇是语言系统中最为活跃的要素,微博新词新语的层见叠出正是一种有力的映证。
由于网络平台的自由度和开放性大,微博作为社交软件对信息传递的即时性和聚焦性要求高,以及软件自身的字数限制等,微博新词新语呈现出不同于一般普通词汇的特性,其创新性和前卫性的特点尤为突出,追求个性且概括性强,多涉及到缩略、隐喻等方式。因此存在不少对语义不明所以,对词语一知半解而造成误用、歪用的现象,对现代汉语也无可避免地造成一定的影响和冲击。因此对于这种新的语言现象的研究很有必要,且不能仅仅停留于微博新词新语本身的语义上,须挖掘其背后的理据,即“促动或激发语言存在、变异和发展的动因”[2],知其然并揭示其所以然。研究分析微博新词新语的理据不仅可以从中窥见造词心理以及相关文化背景,而且有助于大众正确理解和运用词汇,反对语言垃圾,对于新词新语的规范、收录和释义都有着实践意义。
况且,微博新词新语的“新”重点体现在具体表义上,而并非是对构词规则的重建。一个词语能被大众广泛认可和接受,一定是基于大家已经达成共识的构词规则之上而组合成的,也就是对于新事物或现象的命名不是任意妄为的,而是有一定的科学的理据。因此,对微博新词新语的构词理据进行研究分析也具有了一定的可行性。
- 研究现状
从已掌握的文献资料来看,关于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微博新词新语”的研究现状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