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银行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配给的影响研究
摘要:早期银行的业务模式主要是存贷款业务,随着经济的发展,单一的存贷款业务不能解决信贷不匹配的问题,金融危机以后,我国对银根稍微收紧,加强了宏观调控,对各地银行的放贷业务进行监管。由此,银行的表外业务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使各种各样的影子银行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以银行为主导的,银行理财与信托公司的“银信合作”业务迅速发展,使影子银行的资产规模不断扩张,本文就我国当前的影子银行的发展现状,研究影子银行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配给的影响。
关键词:未观测信贷;影子银行;信贷配给
一、文献综述
信贷配给是指信贷市场供需失衡的一种情况,由于逆向选择和信息不对称,产生对资金需求方的约束,贷款人通过判断不同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风险大小,并基于自身风险和利润的考虑,而并不完全基于利率机制,附加各种贷款条件,从而借款人的借贷行为受到约束。信贷配给使得信贷市场上未得到满足的信贷需求者寻求其他方式的融资渠道,因此催生了游离于正规监管体系之外、比传统商业银行更具备信用创造优势的影子银行体系。而影子银行的一种定义来自于金融危机调查委员会,影子银行被定义为游离于传统商业银行体系之外的,从事与银行相类似的金融活动,但却不受监管或几乎不受监管的金融实体。
国外监管机构通常从机构视角、功能视角和监管视角出发,对传统银行活动和影子银行进行判定( 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2011; European Commission,2012) 。与发达国家有区别的是,中国式影子银行本质上是银行发起或主导的类信贷活动。银行是相关活动的资金提供者和风险承担者。当类信贷影子银行活动的底层资产风险暴露时,其将侵蚀银行的利润基础或资产价值,进而影响或改变银行的风险状态及其违约预期(许友传,2019)而以机构角度,中国的影子银行的发起者是银行,其他金融机构仅提供业务通道或在其中起到服务的作用。以功能角度看,中国的影子银行为类信贷活动,银行通过将交易复杂化,用金融创新,表外业务规避管理监督,以隐形的方式来转移信用从而获取利润 ( 孙国峰、贾君怡,2015; 万晓莉等,2016) 。
国外对影子银行和信贷配给的分析有着各种各样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ZoltanPozsar,etal.(2010)认为影子银行对传统银行的信贷业务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有着侵蚀作用,严重损害了银行的利润, YevaNersisyan(2010)认为影子银行挤占了原先商业银行的信贷份额,对商业银行信贷中心的地位进行了冲击。
第一、对影子银行规模的测度:Gortonamp;Metrick(2010),Pozsar(2010),Schwarcz(2012)等学者对美国影子银行的规模进行了不同的估计。 此后,Bouveret(2011)借鉴 Pozear(2010)的做法,对欧洲影子银行的规模进行了估计,认为金融危机后美国的影子银行主要是信用转换,欧洲影子银行主要是期限转换。
第二、信贷配给的实证分析和变量选择:Stiglitz 和 Weiss(1981)建立了基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因素的一般模型,S-W模型,S-W模型证明了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逆向选择是产生均衡信贷配给的基本原因,从结果中得出结论,担保对信贷配给的影响是双面的,既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影响,即使可贷资金有剩余,银行也不愿意按高利率放贷而使自己的利益受损。Whette(1983)的信贷配给模型改变了S-W模型关于借款人为风险厌恶者的假设条件,他提出在借款人风险中性的条件下,银行的抵押品要求同利率一样可以成为信贷配给的内生机制,因为对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