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资产证券化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盈利性的影响研究
摘要:信贷资产证券化对金融行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通过介绍各个学者对信贷资产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的研究成果,综合他们的观点,形成参考材料,进而引发对信贷资产证券化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盈利性的影响的探索研究,探讨其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作用与影响。
关键词:信贷资产证券化;盈利能力;商业银行;实证分析
- 文献综述
资产证券化是金融创新工具之一,对金融行业的发展和稳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信贷资产证券化机制始于1970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住房抵押贷款,它的诞生缓解了流动性不足和满足居民购房资金的需求。2005年至2007年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但受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的次贷金融危机而处于停滞阶段。为稳定我国经济的发展,减少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降低系统性风险,决定暂停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直至2012年,我国才决定重新启动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逐步开放金融市场,使得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缓慢发展。近年来,利率市场化发展加快,也促进了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信贷资产证券化被认为是在新经济下改善商业银行盈利的最佳途径。商业银行在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把原本流动性很差的信贷资产打包成流动性较强的资产,提高了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到2018年,我国的资产证券化的发行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2万亿元,并且仍有新的基础资产种类在发行,市场的参与者也越来越多,市场更加活跃,投资范围也日益扩大。
但是,信贷资产证券化也加大了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优缺点进行研究,并分析其对商业银行营利性的影响,来探讨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意义。国内外学者针对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盈利性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总的来说,关于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影响的观点,主要分为三种:
- 认为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有正面影响
肖航(2020)认为,信贷资产证券化可以提高基础资产的收益率、提高中间业务收入、扩宽投资渠道,从而可以提升银行的盈利能力。一方面商业银行在进行挑选基础资产、构建资金池时,一般会选择期限较长且利率较低的资产进行打包,进而包装成债券卖给投资者。这样不但可以获得发放贷款获得收益,还可以获得信贷资产证券化后的部分收益。另一方面,银行可以将信贷资产证券化后所获得的流动性资金进行二次放贷,这会有效加强资金的运转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使银行可以获得第二次的利息收入。除此之外,开展信贷资产证券业务,银行除了扮演发行者的身份外还扮演着资金保管方等诸多角色。在投资者购买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时,银行可向投资者提供相关服务,收取中介服务费,从而提升银行盈利能力。此外,商业银行还可以扩宽银行投资渠道,实现全方面经营、全方位获利,从而提高银行资本实力与经营实力,在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中保有一席之位。
杨威,刘振中(2018)认为信贷资产证券化为商业银行提供了一条新的融资渠道,不仅可以转移表内风险、降低资本消耗、提高利润率,还可以增强资产的流动性、解决资产与负债错配的问题,进而提高整个银行体系的稳健性。从而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
吴市(2017)研究了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动性等财务效应,并从财务效应的角度实证分析了两个典型案例,得出了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产生明显的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动性效应。关于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案例目前是显示正面的,但仍然需要加以关注的结论。
曹彬(2017)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发现,资产证券化在盘活流动资产、扩大融资来源、抵御外来风险等方面有着独特优势,商业银行应积极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同时也应注意风险的监管。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