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析信息技术课程在浙江“7选3”高考制度中的地位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自1977年以来,高考改革在时代变化中经历了40余年,其中涉及了高考科目设置,高考赋分,高考招生体系,高校录取体制等多方面。在这40余年中,高考不断改革,学校师生只有时时刻刻关注高考改革的动态,才能更好地从各个方面做准备,其中包括学业,心理,生活,就业等方面。然而,新时代的高考改革,要顺应时代发展的同时,也引起不少大众的担忧。近十年来,高考不断在改革,很多人会不理解,因为对一种高考模式刚熟悉后,新的高考模式又出现,又得重新了解并做选择,这是否遵循教育公平,是否坚持以人为本的准则,是否符合且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新高考模式确定后,大众要了解如何科学地选择高考科目,以及相关的高校专业,各个科目赋分,相应专业的社会就业前景等方面。科学选科不仅仅影响到学生的一生,更会影响到社会的发展。这使得新时代下新高考模式做好选科管理成为重中之重。
对于国内新课改信息技术课程研究现状来说,2018年,《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颁布,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变化相对较大,几乎可谓全新的版本。与2003年版课标相比,新课标在继承前期课程标准的实施成果的基础上,为应对信息社会发展,体现信息社会特征,在各方面对信息技术课程进行了调整、突破与创新,例如增加了系列模块内容、倡导项目学习方式。新方法、新技能、新模块的融入对当前信息技术教师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要求、变化一方面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变革,与此同时,也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提出了新的挑战。
对于国外信息技术课程研究现状来说,这里以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的美国为例。美国信息技术教育起步很早,信息技术课程因州而异、因校而异,不同学区和学校采用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但是殊途同归,目的都是培养学生成为有信息素养的人。由于美国国家的信息化进程比较快,学校信息化设施建设也走在世界前列。
同时,美国的信息技术教育也呈现一种多元化格局。小学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因校而异,各式各样,重在激发学生兴趣,并不强调学科系统。中学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大体分为三类:第一类,布设完整的信息技术课程,仅在数学或物理等课程中介绍一些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知识;第二类,设一门信息技术必修课或选修课;第三类,设一系列信息技术必修课或选修课,如计算机应用、程序设计、人工智能等。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旨在使学生对计算机等信息技术、资源有一个大致了解。高中则注意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技能与意识,所教知识比较规范,多数高中开设程序设计选修课,培养学生的逻辑运算和抽象思维能力。我对于美国的信息技术教育模式还是比较认同的,很大的一个优点是从小开始激发并培养孩子的思维意识,激发学习兴趣,但是会给部分孩子带来较大的学习负担,可能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 研究主要成果
浙江高考实行“赋分制”,是指卷面分已经不是最终成绩,而是要根据考生卷面分在所有报考学生成绩的排名比例给出对应分数。考生基数越少,赋高分越难。在新高考“7选3”制度下,首次入选高考的“技术科目”,由于学科比较新,所以难度系数也很低,大部分学生都踊跃而上。而设计考题的人就将拉开差距的科目放在了成熟科目“物理”之上,但是,这种增加难度的做法,反而逼退了一些本来想在物理考试上搏一把的学生。[4] 这就是七选三模式的“驱赶效应”,即优生扎堆物理学科,将大量的考生从物理学科驱赶出去,并引起恐慌心理,造成连锁反应,使选的人越来越少。
除此之外,“磁吸效应”致学生扎堆偏易学科。从考生功利的角度出发,每一位考生都要争取自己分数的最大化,田忌赛马的原理大家都懂。从制度的设计来看,是否能得到高的赋分不但要考虑到自己的水平,更要看是要看跟谁比较赋分,所以大家在选择时还要考虑别人怎么选。
一般的同学肯定喜欢选基础起点较低的易学学科,基础稍微好一点的学生认为易学学科中的基础差的学生多,为其垫脚的人多一些,自然也跟着选上了易学学科;优生看到易学学科选择的人多一些,认为得高分的机会大一些,也跟着选上了。因此起点较低的生物、技术,对数理逻辑要求不高的历史、政治科目选的人会更多。各段的人都会拼命地往里挤,选某些易学科目的人就会越来越多,就产生了一种的磁吸效应。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