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小学语文课本中榜样形象的分析文献综述

 2022-08-13 10:07:05

中韩小学语文课本中榜样形象的分析

摘要: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教科书在课堂中运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教科书中的人物形象在小学生日常生活中更加频繁地出现并且影响着学生。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其中明确指出要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因此,分析其他国家的教科书也应成为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的重要工作之一。通过对我国2006年发行的人教版语文教科书和韩国教育部2017年发行的语文教科书进行分析,以六年级语文教科书为例,可以发现中国和韩国教科书中榜样形象特点的异同,探究其对于学生的影响及意义。

关键词: 语文教科书;德育;榜样形象; 榜样示范性

文献综述

目前,语文教科书已经在全国各小学频繁地使用。对于在校学习的小学生而言,语文教科书成为他们每天接受的信息的主要来源之一。语文教科书对于学生的品格的养成有重要的意义。语文教科书也成为潜在的“德育教科书”,对学生的价值观念的形成有所影响。因此,在提倡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分析中国和韩国的语文教科书中榜样形象特点的异同及其对于德育的作用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外的学者也做了一些相关的研究。

  1. 榜样的概念
  2. 中国方面对于榜样的理解

在中国,“榜样”是具有正面意义的人物。在《辞海》中对于“榜样”一词的定义为“榜样是在各个历史时期内产生的同类事物中最突出或最具有代表性的人或事,又称先进典型”。在国内,也有不少学者对语文教科书中的榜样形象展开研究。胡江平在2016年发表的文章《百年中国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榜样人物选取的研究》一文中提到榜样是积极向上的力量,在精神上和品德上远超常人。董春亮在2014年发表的《从语文教科书中榜样人物看主流价值观的体现》中认为现代意义的“榜样”多指“楷模”或“典范”。参考杨婷于2010年在其博士论文《榜样教育研究》中对榜样的定义为“榜样是从褒义的视角理解的那些广为人知的、品德高尚的能引起他人敬仰、学习模仿的人物”。“榜样”应与“偶像”区分开来。因此,参考杨婷对于“榜样”的定义为:“榜样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集中体现一定的阶级、政党或社会群体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并因其所内涵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和所外显的行为实践对他人具有示范和激励价值的个人或群体。”

综上所述,“榜样”应具有正面的导向示范作用。结合现实看,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榜样形象应符合现阶段社会主流价值观,并是对儿童有示范、激励价值,能引起其学习模仿的人物。

  1. 韩国方面对于榜样的理解

中国和韩国对于榜样的理解是有差异的。由于国内缺少相关文献资料详细叙述韩国对于“榜样”的理解,因此根据对韩国釜山教育大学的学生及教授的访谈,将韩国人对于“榜样”一词的理解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当下社会中比较有名的偶像团体或知名人物,一般人表述为“我想成为一个像某某一样的人物”。在另一方面,他们认为伟人可以称为榜样,如世宗大王等。由于在教科书中出现的人物大多符合第二种理解,即“伟大的人”。因此,在研究中,将韩国方面对于“榜样”的理解定义为“伟大的人”。通过查阅KISS韩国文章数据库,找到一些与“榜样”相关的文章。例如,KIM HEE JUNG(김희정) 在《经典的英雄和无能的人》中将榜样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古典的英雄,即“完美的人”,另一种是个人能够获得成功的人。他认为,这些榜样通常被归为某种类型的人,是体现“善”的存在。

另一位韩国学者김금희在《伟人图画书主人公向年幼读者传达的信息》中提到伟大的人物的一些特点,如具有自我学习、观察力突出、对自己喜欢的领域表现出极大关心的倾向。简单地说,就是才华出众。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