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幼儿园教师运用“学习故事”的现状研究——以西湖区某幼儿园为例文献综述

 2022-08-14 10:29:55

杭州市幼儿园教师运用“学习故事”的现状研究

——以西湖区某幼儿园为例

摘要: “学习故事”是一种由新西兰学者玛格丽特卡尔( Margaret Carr)提出,源于新西兰的幼儿发展评价方式。其作为一种发展性、生成性、非智力性、开放性的评价方式,具有促进教师、家长等各方共同观察、认识和提高幼儿学习的作用。随着国家的相关文件中对幼儿发展评价的规定,近年来,幼儿园、幼儿园教师等加大了对幼儿发展评价在幼儿园工作中的比重,但在现实操作中仍然存在来自评价主体、评价观念水平、观察方式等各方面的诸多问题。

关键词:学习故事;

一、文献综述

1.有关“学习故事”的概念界定
概念界定是研究的起点,对概念的严格界定将为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本研究将根据文献对 “学习故事”进行概念界定。

“学习故事”是一种源于新西兰的幼儿发展评价方式,由新西兰学者玛格丽特卡尔( Margaret Carr)提出,她认为判断一篇有关儿童学习的故事是否是学习故事的最主要因素不是它的形式或其他元素,而是这个故事是否能体现引领者学习故事的儿童观、课程观、学习和发展观等。'因此,“学习故事”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研究者关于“学习故事”的概念界定也有所不同。

“学习故事”是一种发展性评价。“学习故事”是一套为了促进幼儿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叙事形成性评价体系,而不是对学习结果的测评。相较于传统的忽视幼儿个体差异性的“清单式的评价”,“学习故事”不是把幼儿与其他幼儿进行比较,也不是将幼儿的实际行为与测评者的预期行为(标准所要求的行为)进行比较,而是在真实情境中,教师对于幼儿不断的观察和发现幼儿的学习的进一步发展,并将此记录下来。“学习故事”绝大部分记录的是幼儿个体的故事,作为观察者、记录者的教师,要针对幼儿的个体的学习情况和发展水平提出进一步更深层次学习的策略。

“学习故事”是一种生成性评价。“学习故事”这种评价体系是课程的一部分,并不是独立于课程之外的,评价能够在师生不断地互动呼应中促进课程的生成。从“学习故事”的生成起源上来看,“学习故事”是新西兰课程改革的产物,因此与新西兰以儿童、环境、关系为主导的特点相关联,“学习故事”的观察和记录因此更加强调自然性。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