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乡土书写研究综述
摘要: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题材诸多,其中有一类以书写乡土自然风光、生活情态为主的课文内容。这类乡土书写中蕴含的乡土文化是乡村人民长期生活经验的积淀,学习有关乡土书写的课文能起到使学生丰富知识结构,滋养身心并且更好地接受文化熏陶的作用。文章将对国内近二十年以来的有关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乡土书写相关研究进行整理,包括概念、意义,发展趋势与策略等,并将从乡土书写的空间意义与乡土书写的怀旧意义这两个维度着手,对目前的研究情况进行反思与总结,最后对该领域的未来研究作出展望。
关键词:乡土书写;乡土文化;小学语文教材研究
一、引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植根于人们脚下的土地,乡土文化作为乡村人民长期生活经验的积淀,具有帮助学生丰富知识,增长见闻以更好地接受文化熏陶的作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1]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乡土书写也兼具此二种作用,既能引导学生掌握适应学习生活的技能,又能激发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热爱之情,感悟文化之多元性。
但现阶段,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人离开了乡村,在空间上失去了与乡土的紧密联系。刘铁芳说:“在以城市化、工业化为核心的现代化追求进程中,城市成为现代化的先导和主导,农村被动地跟随其后。”[2]大量小学生出生在城市中,甚至从未近距离接触过庄稼、家畜,没有吹过田间的风,仅仅能靠课文中文字的呈现或是少数的旅游经验来构建他们对于乡土的印象,一些学者认为,城市文明带有民主、自由、快速的特点,而乡土文化则是宁静、朴实、缓慢的代表,所以二者一发生关系,必然会引发冲突。如何在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状里找准乡土文化的定位,并在价值观的碰撞中寻找一个巧妙的平衡,以此来确立乡土文化在小学生成长发展中的地位,就成了重要的研究问题。“教材是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进行精心选择的体现统治阶级利益和意志的一种文本表达,所选择的文本都具有特定的意义和价值特征。”[3]因此,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乡土书写内容进行研究是具有丰富意义价值的。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也中专门宣扬了乡土文化:“纯朴的乡村,一道独特的风景,一幅和谐的画卷”[4],可以发现,乡土文化、乡村生活方式渗透在上一代人的记忆中,而教材则能够作为将乡土文化基因传递给下一代人的载体,成为一座代际精神连接的桥梁。
二、文献综述
(一)乡土的概念与内涵
1、概念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长生殿》形容词重叠式研究文献综述
-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中国“大女主”戏研究文献综述
- 韩国留学生汉语中介语黏宾动词动宾搭配习得研究文献综述
- A Study of Subtitle Translation of Game of Thron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translatology文献综述
- 「白髪犯罪」から見ること文献综述
- 张爱玲小说中的死亡叙事文献综述
- 日本アニメの中の妖怪文化の変遷——20世紀90年代から現在にかけて文献综述
- 网络“新成语”的语言学阐释文献综述
- 教师的个体因素对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 存在主义视角下《八月之光》女性人物形象解读Women Characters in Light in Augus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xistentialism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