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障碍儿童合作行为发展的实验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15 09:44:33

智力障碍儿童合作行为的发展

摘要:目前有关幼儿合作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发生发展与影响因素方面,对智力障碍儿童合作行为的相关研究还非常欠缺。未来有关幼儿合作的研究应在研究方法与内容上进行拓展或创新,应更多关注幼儿在真实生活情境中的合作行为。另外,需要采集关于智力障碍儿童的大样本进行相关研究,运用更为成熟的脑成像技术与微观发生法深入地探究幼儿合作的内部认知神经机制与心理发展过程。

关键词:智力障碍;合作行为;亲社会行为;研究综述

一、概念界定

(一)智力障碍

2010年,美国严重认知和智力障碍者的主要专业组织———美国智力与发展性障碍协会发布了“智力障碍”的新版定义,新版定义为:“智力障碍是一种以智力功能和适应行为都存在显著限制为特征的障碍。适应行为表现为概念的、社会的以及应用性的的适应性技能。障碍发生于18岁之前。”[1]

我国常用的智力障碍的定义来自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标准:智力障碍是指智力显著低于一般人水平,并伴有适应行为的障碍。此类障碍是由于神经系统结构、功能障碍,使个体活动和参与受到限制,需要环境提供全面、广泛、有限和间歇的支持。智力障碍包括:在智力发育期间(18岁之前),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的精神发育不全或智力迟滞;或者智力发育成熟以后,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智力损害或智力明显衰退。从智力发展水平上可分为一级智力障碍:IQ值在20以下;二级智力障碍:IQ值为20-34;三级智力障碍:IQ值为35-49;四级智力障碍:IQ值为50-69。

(二)合作行为

《心理学大辞典》中指出,“合作是为了共同的目标而由两个以上的个体共同完成某一行为,是个体间协调作用的最高水平的行为”。[2]方晓义和周宗奎等人认为,“合作是为了共同的利益而愿意和别人结合在一起,以共同达到目标的行为或态度、情感”。[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