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浔辑里湖丝历史文献及研究综述
摘要:辑里湖丝是中国近代以来生丝出口的主体丝种,有“国丝”之美誉,素以富于拉力,色泽洁白为主要特色。其发端于明朝时期,而于清季民初时迈入鼎盛时期。南浔市镇凭借着辑里丝这一金字招牌,呈现出富甲一方的局面。从事生丝生意的浔商恪守传统,投入较多精力而留下了诸多关于南浔市镇以及辑里湖丝的文献记载,成为当今研究的一手资料。梳理分析这些文献以及后人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南浔复兴传统文化以及区域经济发展出谋划策,具有突出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近代南浔;辑里丝;历史文献;研究概况;现实意义
辑里丝,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生丝品种,原产于湖州市南浔区辑里村,后辐射至以南浔镇为中心的百里之地。涉及地区东至吴兴、新市,西至盛泽,南至桐乡,北至吴江等。在中国近代,辑里丝成为中国生丝业出口的主体,声名远播外洋,南浔镇也因此出现“四象八牛、七十二只小墩狗”的盛况。可以说,辑里丝与近代南浔镇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南浔镇作为明清时期的江南巨镇,诞生了诸多人才与商人。尤以四象之首的刘氏和八牛之一的周氏后人为主,留下了一大批南浔镇地方志或历史类著作。其中,有较多篇幅对辑里丝有所记载,足以见其对南浔历史的重要性。介于此,在研究辑里丝以及其在中国社会近代化转型之中的发展时具备一定的文献基础,以总结辑里丝缘起、兴盛与衰落的线索与原因,为南浔复兴历史文化、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一点助力。
一、建国前南浔辑里生丝产业文献回顾
(一)地方志、史料文献
研究辑里丝在中国近代的发展脉络,必然需要考究其诞生地的相关属性。湖州,向来为蚕桑之乡,吴兴钱山漾的遗址给湖丝的研究带来了全新的角度,用考古学的工具将湖丝的历史推至公元前二十世纪之前。作为湖州重要的产丝地南浔,其正式登上历史舞台的是在南宋以后,李心传的《安吉州乌程县南林报国寺记》中有基本信息的记载,其中“耕桑之富,甲于浙右”一句更是点出南浔在当时已为蚕桑业巨镇。然此非南浔这个地区的系统性的文献记载,正式的地方志则是要到清朝末期。道光二十年和同治二年的《南浔镇志》、光绪九年的《湖州府志》以及光绪七年的《乌程县志》皆以方舆、建置、食货、物产等诸多方面对南浔镇的基本状况作了详细的记载。更值得一提的是,民国时期周庆云编写的《南浔志》在体例还是内容上皆远超之前地方志,而且将南浔扩大为一个区域进行记载,而非仅为城镇地区。同时,《南浔志》中更是记载了一篇由村内温氏家族的温棐忱记述的关于辑里村的村志和一首关于辑里村缫制生丝的乐府诗歌:《寓居七里村初夏遣兴》。《七里村志》中对辑里村的名称、方位、风情、大族以及辑里丝的盛况有较为详细的记载,这为直接研究清代辑里村的状况提供了一手史料。
首次记载辑里丝的文献是明朝万历年间朱国祯的《涌幢小品》,而其中呼其为“七里丝”,至于“辑里”二字的出现则是在道光二十年范来庚主笔的镇志中辑录了清代雍正年间范颖通的《研北居琐录》中提到。辑里丝的出彩与其孕育的自然环境和一套严密的制作工艺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汪日桢的《湖蚕述》是对湖州地区养蚕缫丝工艺的详尽记载。该农书中辑录了诸多蚕丝业的名篇,如徐献忠的《吴兴掌故》、沈练的《广蚕桑说》、高铨的《吴兴蚕书》。其中记录了养蚕理应保持的温度湿度和自然条件,也介绍了缫丝所用之水的讲究。同时,光绪年间的《乌程县志》中还记载了湖桑种植与护理的方法。可以说,研究辑里丝传统工艺具备比较完善的文献基础。
辑里丝在清朝中后期具有极高的声明,故而在清朝相关档案中有迹可循。南浔辑里湖丝馆中收录的《清朝内务府档案》选集中,有明确记载辑里丝是官方钦定的制作龙袍的原料。而且更在《光绪大清会典事例》中明确规定辑里丝限制出口的文书,体现官方的重视。除了官方档案中的记载,南浔刘家后人刘锦藻修的《清朝续文献通考》更有对其较为详述的记录。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长生殿》形容词重叠式研究文献综述
-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中国“大女主”戏研究文献综述
- 韩国留学生汉语中介语黏宾动词动宾搭配习得研究文献综述
- A Study of Subtitle Translation of Game of Thron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translatology文献综述
- 「白髪犯罪」から見ること文献综述
- 张爱玲小说中的死亡叙事文献综述
- 日本アニメの中の妖怪文化の変遷——20世紀90年代から現在にかけて文献综述
- 网络“新成语”的语言学阐释文献综述
- 教师的个体因素对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 存在主义视角下《八月之光》女性人物形象解读Women Characters in Light in Augus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xistentialism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