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动词“进行”、“加以”的比较研究
摘要:国内目前针对现代汉语中形式动词的研究有很多,在目前学者现有的研究中,本文稍加总结了研究方向相近的几位学者的研究观点。归纳总结后发现以往学者对形式动词“进行”和“加以”的比较研究基本上是从语法、句法、语义、语用四个角度展开,前人并未在完全意义上仅针对文学作品和报刊中的形式动词“进行”、“加以”后带的动词宾语展开关于结构、语义等方面的比较研究,并且前人的研究涉及形式动词“进行”、“加以”后带动词宾语的感情色彩以及替换条件的分析较少。本文以形式动词“进行”、“加以”为研究对象,研究语料选用的是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CCL语料库中的全部现当代文学作品、北京语言大学BCC现代汉语语料库中的全部现当代文学作品与部分《人民日报》报刊,“进行”、“加以”语料各500条。主要对“进行”“加以”后带的动词性宾语进行研究与分析,具体从后带动词的音节、句法结构、能否带动态助词、语义以及动词的感情色彩等方面展开,并进一步挖掘两个形式动词的替换条件及其原因,归纳总结形式动词“进行”“加以”之间的共性与差异。
关键词:形式动词;进行;加以;动词宾语
一、文献综述
- 前言
形式动词属于现代汉语中比较特殊的一类动词,相比较现代汉语中的一般动词而言,它们符合动词的基本属性和功能,同时又不具备一般动词的一些功能。这类动词的差异很大,共性较少,而且数量较为封闭,但是它们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却非常高,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朱德熙先生从组合关系和意义虚实角度对形式动词的范围和名称提出了独特的见解。从组合关系来看,朱德熙(1982)在《语法讲义》中将“进行”、“加以”、“给以”、“予以”、“给予”、“作”这类动词称为“准谓宾动词”;从意义虚实角度来看,朱德熙(1985)在《现代书面汉语里的虚化动词和动名词》一文中认为“进行”、“加以”、“给以”、“予以”、“给予”、“作”这类动词原来的词汇意义已经呈现出极其明显的弱化趋势了,也就是说,在句子中把这些动词去掉丝毫不会影响原句的意思。因而他把这类动词称为“虚化动词”。之后的郭锐(2002)在《现代汉语词类研究》中则继续使用“准谓宾动词”这一名称说法。
现代汉语中比较常见的形式动词有“进行”、“加以”、“给以”、“予以”等等。本文选取了形式动词中较为典型的“进行”和“加以”来展开比较研究,从不同方面归纳总结并揭示形式动词“进行”、“加以”的共性和差异,对现代汉语中形式动词的理论研究有一定的补充和推进作用,对对外汉语的教学实践也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 形式动词后带宾语的性质
对形式动词所带宾语的词性,现代汉语学界关于形式动词后带宾语的分析与研究总体上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吕叔湘(1980)、黄伯荣(1983)等学者认为形式动词后带的宾语一定是动词性。吕叔湘(1979)认为,“进行”、“予以”等形式动词后带的宾语可以是双音节动词;周刚(1985)进一步指出,形式动词只能带双音节或者两个音节以上的动词宾语。另一类是朱德熙(1985)等学者认为的形式动词后带的宾语可以具有名词性质。朱德熙(1985)从形式动词可以受名词修饰等多个方面进行证明,其认为此类双音节动词是动词里的一个小类,被称之为“名动词”,即兼有名词性质的动词。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