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陆琪的职场小说创作文献综述

 2022-08-19 09:44:39

国内职场小说研究综述

摘要:“职场小说”是一种起源于西方的新型通俗文学,并于21世纪初在中国兴起。而国内并没有形成一套对“职场小说”这一文学范式的公认的严密的理论体系。目前在国内学界的研究重点多在以下几个方面:“职场小说”这一概念的界定和基本特征;职场小说的创作策略研究;职场小说的文学价值。

关键词:职场小说; 类型小说; 功利性;叙事策略

一、文献综述

职场小说是一种起源于西方的新型通俗文学,其产生可以追溯到加拿大畅销书作家阿瑟·黑利的写作尝试。该作家创作的职场小说多通过一些对现实现象的整合和虚构再现,表达对美国商业社会的弊端和资产阶级道德败坏现象的讽刺与批评,并且鼓励读者要去积极的适应这一职场现实。同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美作家斯考特亚当斯也开始写作职场小说,传递出对职场不良生态的反思。而自中国二十一世纪白领阶层的大规模涌现,随之产生的为满足其文化消费需求的《圈子圈套》系列丛书兴起的中国国内职场小说,却展现出了一种迥然不同的实用性等特征。兴起在二十一世纪初的职场小说,故国内并没有形成一套对“职场小说”这一文学新体式的形成共识的理论体系。根据笔者对相关论文的统计,目前国内学界的研究重点多在以下几个方面:“职场小说”这一概念的界定和基本特征;职场小说的创作策略研究;职场小说的文学价值。

“职场小说”这一文学范式的概念界定,首先要从廓清“职场”这一概念的定义开始入手。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职场”被界定为“工作,任职的场所”。从广义上来看,职场的范畴可以涵盖工作场所的环境、活动、人际来往等诸要素。而在职场小说的创作中,职场的场域实际上只被限定在行政、财务、律师等新兴白领阶层中。若是采取宽泛的概念,“职场小说”这一概念则涵盖了官场小说、打工小说等文学概念。正如作家张颐武所言:“从小说作者的构成及描述的生活便可看出,这是一种典型的中产阶级的文化想象和趣味。”不同的研究者对职场小说的具体定义则展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李筱祎的《职场小说研究》论文将其界定为“以描写当代都市职场白领工作、情感状态为种族要内容的新兴类型小说”。在李永思的硕士论文《职场小说中的生存焦虑和人性异化》中,职场小说被概括为“伴随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和普及而出现的,主要展现白领职业者工作生活的历练过程和描述职业技能及实践经验,审美地折射其生存感悟和人生困惑的新小说类型”。而在张永禄、许道军的《职场小说:新的文学崛起》一文中,职场小说被界定为“是伴随我国现代公司制的普及而出现的,以反映白领职场人生历练和职业心经,审美地折射其生存感悟与困惑的新小说类型”。而闫寒英的《消费主义语境下文学生产的方式及悖论》一文则认为它是“一种主要由职场成功人士以自身经历为背景撰写,描摩都市白领职业生涯尤其是职业生存技巧的新类型小说”。在这些研究者对职场小说的定义讨论中,职场小说被归纳出以下基本特征:职场小说的产生依托于现代公司制度建立;内容主要是展现白领职场人生的历练过程和经验总结;在主旨上多为反映现代白领在职场工作中的困顿境遇与思考。并且类型小说这一特质在各研究者的概念界定中极为突出。

如同在概念界定方面,职场小说具有高度的类型化特征。而类型小说在情节设计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具有刻板性,因此许多学术论文基于叙事学等文学批评方法,对职场小说的创作策略进行了一定研究。其中俄国文学批评家弗拉基米尔·普罗普的故事形态研究策略为许多研究者所使用。侯鸿的《职场小说的“情节功能”分析》一文中就化用了普罗普在分析俄国民间故事时所建构的“情节功能”概念,由此归纳出职场小说的三个“情节功能”——女主人公的相貌平平、办公室的奇异氛围、重要人物的介入转折。同时,侯鸿在三类“情节功能”上对《杜拉拉升职记》、《米娅,快跑》等职场小说文本进行分析,发现了这些职场小说文本在叙事的模式化和单一化缺陷,并指出职场小说应当关注职场个体生存境遇的要求。而张永禄、许道军的论文则侧重对情节结构的形态分析,将职场小说的基本模式归纳为一个主谓宾结构的句子:渴望成功的年轻菜鸟在好心的职场前辈的指点下,经过历练后具有职场素养和能力,最终成为了职业经理人。并且该论文也提出了职场小说的一套内在序列:“产生欲望”→“具备能力”→“实现目标”。黄兴荣的硕士论文《21世纪初中国职场小说生成语境及其叙事策略研究》则对职场小说做了多角度的叙事学分析:在叙事视角上职场小说多采取了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视角交叉运用的方式;在叙事结构上多采取主人公的事业线和感情线双线并进结构;在叙事方式上采用了讲述式、显示式、寄生式等三种方式。其余学者亦有从类型小说的角度指出职场小说的叙事结构单一化特征。而焦俏红、焦翠兰的《浅析职场小说的畅销与多元》则提出了职场小说未来在价值观等方面转向多元化的可能。

职场小说这一文学体式作为中国文学在当代消费社会的一个新类型,过于高度地强调实用性与功利性,一反过去文学精英所期望的文学形象。故当下的职场小说在文学价值方面的建设上也常常受到一些来自基于传统文学写作立场的质疑。杨六荣在其硕士论文《错位的英雄及诗性的消失》中指出职场小说“太过拘泥于现实”和“固守真实”,导致了这类作品的“诗性消失”。李筱祎的《职场小说研究》也指出作为职场白领的写作者在语言能力上的匮乏,导致了职场小说“停留于生活的感悟而不是对社会现象的剖析”。周丽娜的《繁华背后是什么?——谈近年来的“职场小说热”现象》也传递出职场小说实质上女性解放意义的虚假和理想匮乏的问题。另一个角度而言,张永禄的《职场小说:新的文学崛起》一文则站在积极的角度上提出“职场小说的叙事成规是其小说类型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认为职场小说的现状是职场小说的文学本体建构过程。闫寒英的《职场小说与女性主义意识形态》一文则提出职场小说中的女性主义意识会逐渐在全球化和现代消费主义的冲击中,由幻想回归现实,形成激情与理性、消沉与彷徨共存的女性在生存、发展方面的态度。

职场小说的文化价值探讨是近年来职场小说研究的重要话题,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如生产方式、内容意蕴等方面进行分析,形成了多向度、褒贬不一的观点。孟繁华、周荣从类型小说的角度对职场小说的文化价值进行贬斥,指出了许多职场小说在内容意蕴上知识宣扬弱肉强食的社会进化论法则,格局狭窄且诱导读者对消费至上的生活理念进行追逐;而在生产机制上,消费文化语境下的消费逻辑取代了艺术表现的崇高地位。闫寒英的《“文学四要素”与中国本土职场小说的文化意蕴》也提出了不少职场小说中黑味太浓,对职场大众产生一定的误导;功利性过强,对心灵的关注与提升不够,对人性缺乏深度挖掘。有的学者则对职场小说的文化价值进行了褒扬:如张永禄、许道军认为职场小说实际上图绘现代公司景观、展示了职场中人的职业定位及其生命形式探索的心路历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