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段小组合作形式的优化探究文献综述

 2022-08-22 10:00:12

小学高段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的优化与创新探究

摘 要:合作学习的理念在国外及我国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国外合作学习的发展具有注重理论与实证研巧、善用大规模调查研究和关注跨文化研究等特点。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始于20世纪80年代对国外相关理念的引进,直至21世纪初,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倡导合作学习,相关研究硕果累累。

关键词:合作学习模式;自主学习意识;评价反思

一、文献综述

相对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如翻转课堂、MOOC、微课等,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是比较成熟和系统的教学形式了。早在20世纪70年代,小组合作学习就已经成为世界主流的教学方式或具有广泛现实价值的课上和课下的教学形式。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这一教学模式都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高度认可。

(一)国外研究概况

1、合作学习的定义

几千年前,人们为了了解犹太法典,积极寻找学习伙伴;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卡、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人在其著作中都对合作学习有所提及。从公元一世纪至文艺复兴时期再至启蒙时期,合作学习的思想反映于部分学者的著作之中并在个别教学中进行小范围实践。18世纪,约瑟夫·兰喀斯特与安德鲁·贝尔在英国进行了广泛的学习小组实验。1806年,合作学习的理念伴随着美国第一所兰喀斯特学校的建成而广泛传播。19世纪早期,学者帕克的合作学习法——“昆西教学法”引领了当时的美国教育。20世纪初,杜威提出合作性学习小组的教学方法。20世纪40年代,美国公立学校强调竞争,忽视合作,社会如理学家道奇发展了勒温的群体理论,形成了合作与竞争的目标结构理论,为合作学习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重新兴起奠定了理论基础。20世纪60年代,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合作学习中心的约翰逊兄弟组建研究小组进行教师培训,并建立了合作学习研究中心进行相关研究。20世纪80年代,阿伦森提出了交错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小组成员一部分学习内容,要求学生在小组中互教互学,最后达成对全部内容的理解。莱斯文对交错学习法进行了发展和完善,提倡小组分工,他认为合作学习不仅仅是组内合作,还需要组与组之间的合作,分配各个成员的任务,组建专家小组共同研究和学习,最后把学到的知识给小组成员讲解,注重评价个人和小组的成绩。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卡甘将合作学习与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时至今日,合作学习己经广泛运用于各个国家的大中小学教学之中,其理论与实证的研究不断被丰富与完善。

2、合作学习的模式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