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家校合作限度及提升路径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24 10:17:03

小学家校合作限度研究文献综述——基于知识图谱的分析

以万方数据为主要文献来源,采用文献年代分布、词频分析、矩阵分析、聚类分析等研究方法。笔者对近几年国内外小学家校合作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找出目前家校合作的内容、趋势以及家校合作机制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限度和边界。

研究表明,小学家校合作的研究文献呈波动上升趋势,但大部分文献皆围绕小学家校共育的模式构建、小学家校共育的实施途径等领域形成研究热点。在此基础上,还需建立健全家校共育的模型机制、开拓开明家长视角下的家校合作、深入深刻探讨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尤其是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的过多干预造成的家校教育功能异化问题,在给予系统化理论和实证性研究支持的前提下,完善当前小学家校合作模式,找到科学弹性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边界。

1.“家校合作”模型的概念阐述

(1)国外“家校合作”概况——以美国为例

关于家校合作的问题研究国外起步相对较早,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不断改善和成熟,如今也已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供我们借鉴。

1897年,美国“家长教师联合会”简称(PTA)诞生,标志着家长正式介入学校对孩子的教育。该组织确定了家长教育及发挥家长在改进儿童成长方面的作用。1964年,美国开启反贫困斗争的综合型服务计划(“开端计划”),其目的在于为身处异境的儿童提供“补偿教育”。该计划的管理专家波利·格林伯格(Polly Greenberg)首次提出了“家长与儿童一起参加活动”[1]的新型学校管理理念。

“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主要表现在参与一般事务的管理和参与学校决策的过程,家长教师联合会,家长顾问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是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组织形式,其中家长教师联合会是最普通的形式” 。[2]

而学者索恩伯格(K.R.Thornburg)与兰根布伦纳(M.R.Langenbrunner)则把参与学校教育中的家长角色分为三类。首先,家长是支持者和学习者。具体开展形式有家长开放周、家长会等。这是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一种最为常见的模式。其次,家长是教育的决策者和参与者。如决策执行和决策监督。最后,是学校活动自愿参与者。这样的参与已渗透学校日常教育中及课堂教学, 这样的活动对家庭和学校都有比较高的要求。[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