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农民职业素养的研究综述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现代化,城镇化的发展也越来越快,并且开始重视城市化的高质量发展。因此农民的职业素养的提升也成了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就我国农民情况的特殊性,农民的职业素养转变过程中必定存在着不足。本文通过国内外对农民职业素养的研究现状的分析,进一步探索农民职业素养的发展方向。并在此基础上确定选题走向,通过实证调查和文献调查,对目前城镇化进程中农民职业素养的转变做出较为准确的评估,提出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农民;职业素养;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职业技能;
- 农民的职业素养问题的背景
城镇化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现如今,城镇化水平的高低成了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城镇化成为了我国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镇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从整体上来说,我国农村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与当前我国的社会变革不符,而且如今的城镇化的发展趋势是向高质量的城镇化发展,作为城镇化过程中的主体,农民各方面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城市化的发展质量,这也就对广大农民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城镇化的趋势下,农民的各个方面都要产生不同的变化,而职业的转变则是农民改变中最为凸显的一方面,而职业转变的质量高低则体现在职业素养水平的高低上。职业素养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包括个人的态度、思想、专业、行为规范、技能等,职业素养体现到职场上的就是职业素养;体现在生活中的就是个人素质或者道德修养,农民的职业素养主要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
- 农民职业素养的国内外研究情况
- 国外研究
职业素养的定义是指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职业的内在要求,是一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最早是由San Francisco提出的。[1]国外的城市化(与国内的“城镇化”本质相同)发展得比我国快,而且许多关于城镇化的经验与理论都是从国外借鉴过来的。但是,国外对于农民职业素养这一方面的研究并不多,当然这也符合西方发达国家的现状,国外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农业人口所占比重小,所以农民问题已经不再是城市化过程中研究的重点,国情不同导致国外并没有关于农民职业素养的此类文献。
虽然没有关于农民职业素养的直接研究,但是相关的职业素养的研究还是很丰富的。本文所说的职业素养与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的概念相近,舒尔茨在《论人力资本投资》一书中对人力资本的定义如下:“体现于人身上的体力、知识技能和劳动熟练程度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进行教育、培训等活动而形成的人力资本”。对于国家发展来说,要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人的技能与素质是必不可少的,这与本文所说的职业素养有一定的相关性。
国外对于人力资本的投资与培养是十分重视的,到1985年,美国的农民中就有86.6%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以上,在荷兰,90%的农民受过中等教育,12%毕业于高等农业院校,35岁以下的农民85%接受过农业职业教育,35岁以上的农民40%受过农业教育,在英国, 78%的农民受过大学、中学及良好的职业技术教育[2]。与本文所阐述的不同的是,国外的农民的基础教育的水平就比较高,而我国则明显存在着农民普遍文化水平低的状况。这也是我们值得反思的地方。
- 国内研究
在我国,随着国内对城镇化的高质量要求,对农民自身素质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视,农民职业素养问题已经成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目前不少学者高度重视农民职业素养这个问题,并进行了一定的调查与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研究者基本上是从整个国家的宏观层面出发,较少采用个案研究方式,对农民的职业素养也只是从某一方面去论述,并没有一个系统的职业素养的概况。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