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2022-09-06 15:48:44

杭州市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摘要:班级文化作为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重视,是师生在教育、教学与管理等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独特特色的精神财富与物质形态。小学生人格的形成也主要在童年时期,儿童的童年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和班级里度过的,良好的班级文化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笔者通过问卷调查、观察等方法,从班级文化建设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四个维度来对杭州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现状进行探究,揭示了班级物质文化停在硬性要求上、精神文化导向性弱、行为文化形式偏向保守、制度文化缺乏新意的问题,在对此进行归因分析的基础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发挥学生主体性,提高参与度;加强精神导向性,发挥个性化;增强活动有趣性,丰富多样性;增加奖惩新颖性,加强针对性等,希望对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性有所帮助。

关键词:班级; 班级文化;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建设

一、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大教学论》中描述了他所设计的“国语学校”的教育方式:“国语学校的一切儿童规定在校度过六年,应当分成六班,如有可能,每班有一个教室,以免妨碍其他班次。”[1]1872年《小学及教员养成一般规程》公布,规定儿童80名以上者应设两个班级,120名以上者设三个班级。从而,数百年以来的个别教学被班级教学所替代,登上了历史舞台。而后对于班级授课的形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演变。

而最早将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起源于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并直至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教育社会学的研究仍以美国为中心。在这之中,对课堂社会学(班级社会学)的研究沉寂了一段时间。但在五十年代后期以后则进入了迅速发展时期。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