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title}
文献综述(或调研报告):
过去,企业创新大多依赖于内部研发以进行产品创新。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到了20世纪末,这种传统的封闭式创新模式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遭到了破坏,企业的创新产品不再能够像过去那样充分满足顾客日渐多样化的需求。在互联网时代,开放式创新与众包相继被人提出,吸引了一大批学者对此进行研究。目前,已有亚马逊、宝洁、乐高等各行业的商业巨头推出了提供众包服务的平台以吸引顾客参与,并将成功筛选出来的创意投入生产,实现更有效的创新。本文就众包的概念、网络众包对企业的作用、众包模式发展建议与展望未来等方面,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早在2006年6月,杰夫·豪(Jeff Howe)于《连线》杂志的一篇文章中首次正式提出Crowdsourcing(众包)的概念,并将众包定义为:一个公司或机构把过去由员工执行的工作任务,以自由自愿的形式,外包给非特定的(通常是大型的)大众网络的做法。而Brabham(2008)则将众包描述为企业在线发布问题——大众群体(专业或非专业)提供解决方案——为赢者获取报酬,且其知识成果归企业所有,是一种在线、分布式问题的解决模式和生产模式。
与众包相对应的另一个概念则是外包(Outsourcing),为避免概念混淆,有必要将这两个看似相近的概念进行区分。根据张利斌等学者(2012)的描述,外包是指企业通过整合、利用其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资源,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充分发挥自身核心竞争力和增强企业应对外界环境能力的一种管理模式。外包与众包的具体差异可见下表1。
表1 众包与外包的不同之处
众包 |
外包 |
|
实施时间 |
21世纪初 |
20世纪80年代开始 |
实施条件 |
互联网 |
不局限于互联网 |
体现关系 |
合作关系 |
雇佣关系 |
发包对象选择 |
草根阶层 |
专业人士和机构 |
发包对象数量 |
对象数量无限 |
对象数量有限 |
产品生产者 |
消费者、潜在用户 |
生产商 |
付费情况 |
对结果满意时才付费 |
关系一旦确定,要不断付出成本 |
关于众包的参与主体,李晓华(2013)按照众包流程中的不同角色将其区分为发起者、完成者和中介平台。企业通常在众包中承担发起者的角色,通过网络众包平台发布任务,以悬赏的方式吸引广大网民参与解决问题,最终借助平台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众包平台作 为实现众包的中介,成为了沟通发包方与接包方的桥梁。
关于众包模式的具体兴起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互联网的普及。21世纪以来,全球网民规模迅速扩张,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沟通极为便利。龙啸(2007)认为,众包平台不仅可以使策划者和参与者以较低的成本参与其中并各得其所,而且个人进入的门槛很低。第二,个性消费者的出现。在当下这个追求个性化的时代中,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青睐于定制化、个性化的产品。刘文华(2009)提出,多样化、差异化的顾客需求为众包提供了市场条件。众包受益于社会差异化、多样化带来的创新潜力,是更加个体的行为。第三,外部激烈的竞争。传统的封闭式创新方式不再能像过去带来极高的投资回报率,而不少新型企业甚至颠覆了原行业霸主,因此企业对创新的需求引发了创新模式的探索。在众包这种开放式创新的新模式中,企业可以通过向市场部署外部(以及内部)途径,将外部(以及内部)思想商业化,以此打破外部竞争环境带来的创新困境。
在众包模式席卷全球的景况下,学者们就其对组织产生的影响展开了研究。马卫等学者(2008)众包改变了企业传统的创新模式,并在一定的程度上加剧了公司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的粉碎,相对地促使了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和无边界化。此外众包还打破了专业化的门槛,与外包强调的高度专业化不同,众包强调的是个体差异化,发包对象选择范围极广。当然,他们认为,这同时会加速公司之间的竞争。刘文华(2009)等学者亦强调众包会降低企业的诸多成本,李利斌(2012)认为,这种成本不仅存在于卖方企业,也存在于作为顾客的买方企业。另外,众包还促使企业生产出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不仅是生产者,同时也是企业的潜在客户和宣传者。
关于促进众包发展的建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为发包方和接包方提供足够的参与众包的途径,也就是对网络众包平台的构建与管理。第二,选择合适的大众,即对不同用户实行差异化定位,有效筛选出真正的内容创造者。第三,规范与完善制度,加强众包知识产权的保护,并建立良好的信用环境。就研究现状来看,众包的概念尚未得到统一,国内对Crowdsourcing的翻译亦是层出不穷,基础理论的研究仍待深入。除此之外,众包平台构建策略研究、众包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等也鲜有国内学者涉足,希望未来能有更多这些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Chesbrough, H. W. (2003). The era of open innovation. 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44(3), 35–41.
[2] Howe, J. (2006). The rise of crowdsourcing. Wired Magazine, 14(6),1–4.
[3] Brabham, D. C. (2008a). Crowdsourcing as a model for problem solving: an introduction and cases. Convergence: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to New Media Technologies, 14(1), 75–90.
[4] Howe, J. (2008). Crowdsourcing. New York: Crown Publishing Group.
[5] Brabham, D. C. (2009). Crowdsourcing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process for planning projects. Planning Theory, 8(3), 242–262.
[6] Hippel E V, Krogh G V. Free revealing and the private-collective model for innovation incentives[J].Ramp;D Management, 2006, 36(3):295–306.
[7] 林永青. 众包:网络社会的社会生产[J].经理世界, 2009(10):82-83.
[8] 张利斌, 钟复平, 涂慧. 众包问题研究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6):154-160.
[9] 李晓华, 张亚豪. 个体如何参与企业的价值创造?——众包理论与实践研究评述[J].经济管理, 2013(11):48-58.
[10] 刘文华, 阮值华. 众包:让消费者参与创新[J].企业管理, 2009(7):93-95.
[11] 龙啸. 从外包到众包[J].商界:评论, 2007(4):96-99.
[12] 马卫, 方丽, 屠建洲. 从外包到众包的商业模式变革及启示[J].商业经济研究, 2008(1):13-14.
[13] Poetz M K, Schreier M. The Value of Crowdsourcing: Can Users Really Compete with Professionals in Generating New Product Ideas? [J].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2012, 29(2):245–256.
[14] 夏恩君, 赵轩维. 众包系统中企业众包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1):108-113.
资料编号:[194739]
文献综述(或调研报告):
过去,企业创新大多依赖于内部研发以进行产品创新。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到了20世纪末,这种传统的封闭式创新模式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遭到了破坏,企业的创新产品不再能够像过去那样充分满足顾客日渐多样化的需求。在互联网时代,开放式创新与众包相继被人提出,吸引了一大批学者对此进行研究。目前,已有亚马逊、宝洁、乐高等各行业的商业巨头推出了提供众包服务的平台以吸引顾客参与,并将成功筛选出来的创意投入生产,实现更有效的创新。本文就众包的概念、网络众包对企业的作用、众包模式发展建议与展望未来等方面,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早在2006年6月,杰夫·豪(Jeff Howe)于《连线》杂志的一篇文章中首次正式提出Crowdsourcing(众包)的概念,并将众包定义为:一个公司或机构把过去由员工执行的工作任务,以自由自愿的形式,外包给非特定的(通常是大型的)大众网络的做法。而Brabham(2008)则将众包描述为企业在线发布问题——大众群体(专业或非专业)提供解决方案——为赢者获取报酬,且其知识成果归企业所有,是一种在线、分布式问题的解决模式和生产模式。
与众包相对应的另一个概念则是外包(Outsourcing),为避免概念混淆,有必要将这两个看似相近的概念进行区分。根据张利斌等学者(2012)的描述,外包是指企业通过整合、利用其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资源,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充分发挥自身核心竞争力和增强企业应对外界环境能力的一种管理模式。外包与众包的具体差异可见下表1。
表1 众包与外包的不同之处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