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来源,研究目的及意义
政府研究部门、药企、科研机构、高校等创新主体是我国医药产业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我国医药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能力十分薄弱。在资金投入上,2009年, 我国制药工业的研发经费投入为134.5亿元人民币, 研发资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重仅有1.48%, 而跨国制药公司的该比例达10%~20%。而在技术创新人才投入上, 我国医药企业的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例约为1.5%, 而欧美国家在20%左右。并且,我国医药企业缺乏将创新成果产业化的能力。目前, 我国科技成果迅速产业化的机制尚未完全形成, 医药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仅8%左右, 真正形成产业化生产的只有2%~3%。总体来说,我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水平整体较低。而追究其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政府未能在创新体系中发挥其引导激励作用,医药企业技术创新缺乏合适的政策环境。但,2015年中国政府提出了“供给侧改革”,这一举措,为我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提供了极佳的机遇。创新作为供给侧的重要要素,医药企业创新行为必然会受到国家的大力促进与支持,可以预见未来中国医药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必然会迎来一轮巨大的发展。
为保证医药企业能够紧抓政策机遇,有效规避风险失误,作者在中国知网上下载查询了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发布的期刊论文中与供给侧改革和创新有关的期刊论文,并使用SWOT分析法对我国医药企业技术创新进行了研究,从而为中国医药企业根据“供给侧改革”政策制定技术创新战略提供依据。
二、文献综述
相关专题文献对中国医药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潜力作出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尽管具体研究方向并不完全相同,但基本上覆盖了应向中国医药企业技术创新的各种因素。其中匡李聪(2015)指出制约我国制药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包含新药审批时间过长、新药进入医保目录难、创新资金和人才短缺以及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政策等,这些因素正是制约企业创新的“瓶颈”;陆伟、吴晓明(2017)提出中国制药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在加大研发上投入的同时, 制定清晰的研发战略, 加强研发管理, 创新研发模式, 提高新药申请数量, 增加发明专利的产出和产业转化, 提升研发产出效率;王广平(2018)发现国有企业是基于创新活动实现我国医药经济增长的主体力量, 但还存在着研发资源分配不合理的问题。提升国有医药企业创新能力的方向, 包括发挥其整合辐射作用、微观层次上合作、组织结构调整和跨区域整合等。
对影响我国医药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不同的学者从多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他们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即国家政策环境与企业自身因素。
在推动中国医药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上,不同文献学者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柯朝静学者于《我国国有医药企业创新效率及发展绩效分析》中提出国有企业改革是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当务之急,竞争性国有企业应积极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企业是供给侧改革的终极动力。而曹阳、秦春梅两位学者通过实地调研与网络调研相结合,分析影响医药企业技术创新意愿的内外部环境因素。他们认为,企业自身技术创新的能力和研发部门人员投入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意愿的主要内部因素。专利保护制度和市场进入壁垒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意愿的最主要外部因素。
综上所述,我国医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主要受政府政策环境与制药企业自身因素影响,国有企业是推动中国医药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提高主要动力。
三、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通过SWOT分析法对中国医药企业技术创新在“供给侧改革”政策大环境下存在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以及威胁(Threat)进行分析。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