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P抗肿瘤转移的研究
背景
肿瘤是一种细胞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肿瘤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与正常细胞不同,它们具有超过正常的增生能力,形成多余的组织。医学家根据肿瘤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将其分成两大类: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人体的任何组织细胞都可能形成肿瘤,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恶性肿瘤按其组织来源的不同,又可以分为癌和肉瘤,癌就是来自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如肺癌、鼻咽癌、肝癌等;而肉瘤则来源于间叶组织(包括结缔组织和肌肉);由于癌比肉瘤(和其他恶性肿瘤)远为多见,大约为9:1,所以一般把恶性肿瘤通称为'癌症'。癌症是当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它与心脑血管疾病和意外事故一起,构成当今世界所有国家三大死亡原因。根据1998年全国范围的癌症普查资料分析,近20年来,中国人口的死因谱已发生了很大变化,恶性肿瘤等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中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恶性肿瘤死亡已经成为全部死因的第二位。
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经淋巴道, 血管或体腔等途径,到达其他部位继续生长,称肿瘤转移。良性肿瘤无转移。恶性肿瘤容易发生转移,其方式有四种:①直接蔓延到邻近部位;②淋巴转移:原发癌的细胞随淋巴引流,由近及远转移到各级淋巴结,也可能超级转移;或因癌阻碍顺行的淋巴引流而发生逆向转移。转移癌在淋巴结发展时,淋巴结肿大且变硬,起初尚可活动,癌侵越包膜后趋向固定,转移癌阻碍局部组织淋巴引流,可能引起皮肤、皮下或肢体的淋巴水肿;③血行转移:癌细胞进入血管随血流转移至远隔部位如肺、肝、骨、脑等处,形成继发性肿瘤;④种植:瘤细胞脱落后种植到另一部位,如内脏的癌播种到腹膜或胸膜上。显然,恶性肿瘤转移将增加对机体的损害作用,而且影响转归。
据国家卫生部信息中心的报道,近年来危害我国民众的主要癌症类型依次为胃癌(21.76%)、肝癌(17.83%)、肺癌(15.19%)、食管癌(15.02%)、结直肠癌(含肛门肿瘤,4.54%)、白血病(3.53%)、子宫颈癌(1.64%)、鼻咽癌(1.53%)和乳腺癌(1.49%)。据我国卫生部统计,20世纪90年代我国肿瘤发病率已上升为127例/10万人,每年有130万人死于肿瘤,占全国平均每年总死亡人数的23.75%。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种致癌因素不断增多,总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近年来我国每年新增肿瘤患者160~170万人,总的癌症患者估计在450万人以上[1]。由于我国有80%的生活水平比较低的农村人口,而治疗肿瘤的费用非常昂贵,且死亡率较高,有许多患者往往因住不起医院而放弃治疗,因此我国肿瘤患者的数量实际上要大于以上所列出的数字。
肿瘤严重地影响了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活水平,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迫在眉睫,世界各国都在为研制抗肿瘤药努力,目前,抗肿瘤药物的发展取得了一些可观的进展。
抗肿瘤转移药物的研究进展
肿瘤转移大致有经脏器表面间的接触和向体腔内的转移而进行的播散性转移、经淋巴系统的转移及血源性转移这三种途径,其中后者被认为是发生肿瘤远距转移的主要原因。鉴于血源性转移须经下列一系列历程即在原发巢的血管新生、自原发巢剥离、浸润周边组织、侵入血管内、在血管内生存和循环、通过对靶脏器内血管壁的附着或栓塞而固着、破坏血管壁、浸润组织内部并再次增值等方能完成,故若能设法阻止其中任一步骤的实现,就可产生抗肿瘤转移效果。目前具有抗肿瘤转移的药物主要有1、血管新生抑制剂:能够抑制因血管新生因子所致的血管内皮细胞的游移和增值、以及基膜破裂的那些药物如TNP-470,angiostatin,硫酸戊聚糖2、细胞附着阻止剂RGDS相关肽,YIGSR相关肽3、血小板凝集阻止剂:高转移性癌细胞具有血小板凝集能,其凝集块形成肿瘤栓塞,进而加快肿瘤的血源性转移。其中主要有:cicaprost、4、信息传递阻止及运动能控制剂:癌细胞的运动能是浸润转移不可或缺的性质,并已经了解到有几种能提高细胞运动性的因子,如癌细胞自身分泌且与自身受体结合、进而提高自身运动性能的自身运动因子5、外基质分解酶阻止剂:无论是癌细胞的转移性浸润,抑或血管新生和增值,都必须分解细胞外基质,故其分解酶的研究十分活跃。6、肿瘤的非特异性免疫疗法药物和疫苗:与肿瘤化学疗法和放射线治疗并用,以期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的生物效应调节剂(BRM)具有非常悠久的临床应用历史。它们能激活巨噬细胞、NK细胞、LAK细胞等效应性细胞、进而提高非特异性细胞伤害机能之外,现还有许多报告称可抑制肿瘤的实验转移。尤是在因外科手术、放射线治疗、化学疗法等导致骨髓抑制时,给用BRM可能具有抑制复发和微笑地转移的作用。
品种简介: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