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背景:
人类肿瘤的生长和进展取决于病理性新血管的生长。血管生成通常一般指毛细血管生芽,包括内皮细胞接受微环境中的刺激发生迁移,内皮细胞增殖,管状结构的形成和同化,以及随之而来的内皮周围细胞的募集和细胞外基质的合成。肿瘤血管的生成过程是被大量的血管生成刺激因子和抑制因子共同调节的。在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细胞和肿瘤相关细胞的基质细胞(如巨噬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产生血管生成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内源性抑制因子如凝血酶敏感蛋白。作为血管生成因子的家族,血管生成素在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行为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Ang包括Ang-1,Ang-2,Ang-3和Ang-4同属于纤维蛋白原超家族(Ang-3属于鼠源),主要在胚胎发育期表达,促进心血管发育成熟。Ang作用于内皮细胞特异性酪氨酸受体Tie2与其他血管生成促进因子共同作用,调节血管生长、发育、成熟与稳定。作为血管生成素家族的成员Ang-2尤其成为了研究的焦点。
Ang-2基因共有1491bp碱基,位于染色体8P23.1,表达产生496个氨基酸残基,是一分泌型糖蛋白,分子量约为75KD[1]。Ang-2主要以同源二聚体形式存在,单体间通过绞股螺旋结构和二硫键连接。Ang-2可抑制内皮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管周细胞等支持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使血管不能发育成熟,基底膜被破坏,结构不稳定,使肿瘤细胞血管保持稀薄有漏洞状态。因此,Ang-2与肿瘤血管的生长、侵袭能力关系密切。Ang-2水平越高,肿瘤血管越易不稳定,肿瘤细胞越容易从血管游出。Ang-2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分泌产生。Ang-2其主要功能为特异结合于血管内皮Tie-2受体,竞争性地阻断Ang-1促进血管成熟,维持血管结构的效应,使肿瘤血管保持稀薄有漏洞的形态,有助于VEGF作用的发挥,是肿瘤血管新生起始及加强的因素,与肿瘤血管形成数目、临床分期、预后关系密切。
实验流程:
1.引物设计
在NCBI上搜索到Ang-2,找到该基因mRNA的,并找到编码区所在位置。用PrimerPremier5设计出引物。
2.聚合酶链式反应
加入Easypfu酶。在相应的条件下进行循环反应。
3.PCR产物的回收
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在紫外分析仪下用254nm的波段进行观察,若看到清晰的条带,与DNAMarker进行比较。切下琼脂糖凝胶上正确位置的DNA条带,按DNA回收试剂盒说明书操作回收质粒。回收的质粒放在-20℃保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