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公允价值是一种会计计量属性,企业在编制财务报告时会按照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金额。历史成本在我国的会计实务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自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以来公允价值逐渐应用到金融工具、企业合并、资产评估的各个方面。为进一步规范我国企业会计,财政部于2014年增加了公允价值的具体准则并相应修改其基本准则。在我国资本市场逐渐成熟的情况下,这一系列的规定无疑是为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良好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即便如此,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实务应用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市场机制不够完善,难以实现价值的真正公允;公允价值自身的可选择性也为企业管理当局滥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提供了条件。这些问题势必会影响到公允价值应用的发展,违背其实现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初衷。积极关注公允价值计量标准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问题,对于准确评价企业业绩,并不断完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公允价值的发展历程
公允价值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PB)在1970年颁布的报告中提出的,报告是这样解释的:在包含货币价格的交易中收到资产时所支付的货币金额,在不包括货币或货币要求权的转让中交换价格的近似值。这一定义将公允价值的确定基础限于货币价格及交换价格,表述较模糊。到了2000年,美国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交易双方自愿的情况下,当购置或出售资产及负债的发生或清偿的金额。此时,公告突出了公平交易的重要性,关联方交易的不利影响引起重视。2006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inancialAccountingStandardsBoard,简称FASB)在第157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中指出:公允价值是计量日市场参与者在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所获得的或转移负债所支付的价格。2009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年对公允价值的最新定义与FASB基本一致。FASB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更加完善,强调了计量日、市场参与者以及有序交易等相关因素。准则中资产或负债的脱手价格实际上就是其内在价值,计量日变现价格的及时而有序交易表现其公平,只有这样及时并且公平的价格才能够如实反映内在价值。
在国内,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发展紧随国际准则的脚步。1999年6月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具体准则对公允价值做出了定义,即公允价值,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和债务清偿的金额。新准则看似通俗易懂,但是隐含着重大缺陷。在同样满足公平交易价格的前提下,我们如何判断过去的交易价格和现在的交易价格哪个才是真正的公允价值?由于准则自身存在模糊性,缺乏活跃的市场,难以获得公允价值,很多公司在会计实务中随意使用公允价值,进而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2001年,我国修订的准则为回避此类不良影响取消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到了2006年,我国在新颁布的38个具体准则中有近一半涉及到公允价值,并在基本准则中的计量属性里列示了公允价值。尽管新准则扩大了公允价值的使用范围,但是仍未制定一个单独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2014年我国财政部下发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中对公允价值的概念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公允价值概念为: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此外,39号准则对公允价值的估值技术、计量层次及其报表披露都进行了系统的规定。这一规定明确了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的方式和方法,使其有了更加规范、统一的标准,实现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
(二)公允价值的研究现状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公允价值也不例外。国内外学者对公允价值问题的争论从未停止过,我们不能贸然判定孰是孰非。真理总是越辩越明,希望通过众多学者对公允价值问题的探讨,不断加以优化使其可以更好的应用到实务操作中。
公允价值出现伊始,因其能够全面、及时、准确地为投资者提供决策相关的会计信息而倍受会计界和投资人的好评和追捧。黄世忠(1997)曾对公允价值的发展做出展望,他认为公允价值极有可能在下半个世纪上半叶成为主流,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将逐渐退出会计的历史舞台郝向荣(2003)分析了历史成本计量的局限性,并指出会计目标的转变(即受托责任观转变为决策有用观)要求采用公允价值。葛家澍和叶丰滢(2009)在研究财务报表的改进时,分析了公允价值进入财务报表的历史必然性,主张积极谨慎地扩大公允价值的应用。解国芳(2009)从涉及公允价值的金融资产、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投资性房地产等业务对上市公司应用公允价值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公允价值能够及时反映因市场风险所产生的利得和损失,体现资产的真实价值,更加真实公允地反映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公允价值自身也存在诸多不足。我国的公允价值准则中规定确定公允价值的方法主要有市场价格、估值结果和现金流量现值。方文彬(2011)认为,这三种方法都涉及到假设情况,所得到的信息缺乏可靠性。此外,2008年金融危机掀起的轩然大波更是给公允价值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冲击。JamesCataldo和MorrisMcInnes(2009)以权益投资者的企业价值评估为视角,探讨了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和应用问题,他们提出:在资产负债会计体系下,即便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也无法反映企业的整体经济价值。叶陈云和谢志华(2011)剖析了我国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规则运用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发现公允价值在反映企业金融资产的价格上过于敏感,容易成为资本市场助涨助跌的工具。市场狂热时公允价值可以加剧市场狂热,而当市场陷入恐慌时公允价值又能加剧市场恐慌。这样,必然会造成投资市场的紊乱。
笔者认为,公允价值计量是必然的趋势。在会计计量的历史进程中,历史成本曾一度占据主导地位自然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然而,经济环境变幻莫测,当初的历史成本已经无法完全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为适应这样的变化,公允价值慢慢渗透到会计计量中,并得到不断的发展、完善。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公允价值的不足需要专业人员进行不断的改进,相应的准则也需要配套的解释来规范其实务应用。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上市公司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电子元件行业的数据文献综述
- 高管团队异质性、研发投入与业绩增长文献综述
- 债务重组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12年-2017年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分析文献综述
-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苏省重污染上市公司为例文献综述
- 新能源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 我国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财务风险分析——以中国化工并购瑞士先正达为例文献综述
- 区块链在商业银行跨境清算中的应用——以招商银行为例文献综述
-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 我国主流财务软件升级问题研究——以金蝶用友为例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