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背景下的贸易效应研究——以中国和泰国为例文献综述

 2021-09-25 01:00:08

全文总字数:1185字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一)关于中国和泰国贸易状况的文献

刘贵仁(2013)认为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东贸易结构的格局产生一定影响。中泰两国关税多方面下降,极大地促进两国贸易往来,同时加强泰国在东南亚地区对中国的重要性。[1]

陈梦瑶(2014)提出中国重视出口结构的调整,产品附加值是产品要素之一,这引起了中国对泰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增长缓慢,农产品进口提升。资本产品是泰国对中国进口最大的商品结构,工业制成品是泰国对中国第一大出口的商品结构。[2]

潘明寒(2010)认为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虽然提高中国对泰国产品的需求,但中国也可能对泰国纺织品、家用电器等行业产生负面影响,上有下游产业会面临更多竞争,泰国的小零售商难以从自由贸易协定中获得好处。[3]

薛铭铭(2011)提出泰国对中国的贸易长期存在逆差,原因主要是泰国科技水平和资本充足率低于中国,而且两国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相差很大,就使得中国产品在泰国更容易立足,泰国产品因为不了解中国市场二难以立足。[4]

(二)关于竞争性和互补性的文献

史智宇(2004)认为中国和东盟在资源、产业结构和生产能力方面各有自身优势,产业分工格局明确,因此双方贸易产品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同时,由于中国和东盟都选择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为主导,导致出口产品和市场具有很高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也越来越明显。[5]

李萍(2006)对中国和东盟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进行了研究。她发现双方的农产品出口结构十分相似,具有竞争性,尤其在美国和日本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但中国和东盟会依据自身特点,及时调整产品出口结构,减弱相似度[6]胡昭玲(2007)运用商品贸易结构、贸易竞争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这三个指标,从外贸角度对中、日、韩三国的竞争性和互补性进行研究。[7]

孙婧(2012)研究了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的互补性和竞争性,认为中国和东盟在自然资源、产业技术结构、贸易结构、吸收外资方面存在互补关系,中国和东盟出口产品和吸引外资政策具有相似性,存在着竞争。[8]

(三)关于贸易效应的文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