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总字数:3643字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国内学术界关于志愿者的定义大多是引用丁元竹教授在《志愿活动研究:类型、评价与管理》一书中界定的:志愿者是指那些具有志愿精神,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而不关心报酬的人,或者说是不为报酬而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人。
在我国,志愿者一词虽然使用时间不长,但是以仁为核心的儒家学说却源远流长。诸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德者事业之基、 义米、义舍等体现社会成员间互助、友爱精神的传统文化对现代志愿服务精神影响深远。中国的志愿服务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当时中国曾派遣大量志愿人员到亚非一些发展中国家进行国际援助;1994年12月5日中国志愿者协会成立;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者达到170万人,创历届奥运会人数之最,以及当年的5.12 汶川大地震和南方大雪灾事件一并将我国的志愿活动推向一个新的高峰,2008年也因此被媒体评为中国志愿者元年;2014年南京青年奥运会志愿者超过102万人,这些数据充分显示了30多年来中国志愿者日渐高涨的公益积极性和志愿活动取得的巨大成就。
但是与发达国家、地区相比, 我国的志愿服务事业起步相对较晚,在志愿者自身素质和志愿服务质量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我国很多志愿者组织要么忽视对员工的培训,要么由于资金缺乏、工作繁重、人力不足等原因,未能提供志愿者培训的机会。多数市民成为志愿者后并未接受专业培训,就直接参与志愿活动。因此,2008年10月,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出台《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明确要求做好志愿者的培训和管理工作,是提高志愿者素质和志愿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
二、志愿者培训的意义
肖传亮在《员工培训管理》一书中指出:培训是指组织为了实现其战略发展目标,满足培养人才、提升员工职业素质的需要,采用各种方法对员工进行有计划地教育、培养和训练的活动过程。
官有垣,陈锦棠,陆宛苹在《第三部门评估与责信》一书中指出,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表现,决定了一个组织的绩效潜能,有什么样的人才就有什么样的机构。并且说:任何一个机构都得去开发员工,毫无选择可言;机构要不就帮助员工成长,要不就变成了他们的绊脚石;要不就早就员工,要不就是摧残他们。
张娟在《我国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中指出,人才问题是我国非营利组织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而培训是非营利组织获得高质量人力资源的重要手段。面对知识型社会的到来,非营利组织必须通过人力资源培训,培养具备专业知识、清楚责任的高素质人才来改善其服务质量。
总之,不管是企业还是第三部门,人员培训是不可或缺的一项。对于志愿组织来说,因为志愿者具有志愿性和免报酬性,他们很可能因为一时的热情冲动而加入到这个组织中来,但是自身不具备良好的服务素质,有些志愿组织甚至将志愿者当作临时免费劳动力,不会对他们做长远规划和培训,这些因素将导致志愿服务质量下降和人才的流失。因此,对于志愿者的培训十分重要,培训不仅有利于志愿者们学到更多技能,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更有利于增强志愿者对组织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三、我国内地志愿者培训体系现状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