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决策情景下情报服务研究综述文献综述

 2021-10-06 12:23:46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title}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title}

文 献 综 述

1. 选题依据、背景情况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公共突发事件发生,包括911事件、SARS、南方雪灾、汶川地震等。这些事件的发生都伴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对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危害。政府和人民在有限的时间内分析和处理这些突发事件的过程就是危机决策。

危机决策中涉及的不确定因素很多,是一种非结构化的决策问题,无法用模型进行定量分析。正确、有效、快速的收集到准确的信息是决策成功的关键。因此构建完整的情报服务系统尤为重要。未雨绸缪,防范未然是情报服务的初衷,建立预警管理体系可以让突发事件不发生或发生规模减少。对区域模型脆弱性的评估是其基础,对区域受灾可能性的评估是其关键,对区域重大事件发生前的对应体系评价是其宗旨。相对应的原因在于突发事件本身的性质;受灾对象的脆弱性;对应体系的脆弱性。

在突发事件发生的情况下建立应急管理体系是关键,这是具有多尺度、多因素、多主体、多变性的复杂系统。这是一个在灾难发生以后以降低损失为目的的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包含丰富的科学基础,其最主要的就是灾后的情报收集。有关现场情报、避难场所、救援力量、治安警戒、交通管制等都是其所涵盖的内容。对信息的分析也将会达到跨部门、跨领域、跨科学的程度。因此构建一个充满智慧的应急系统,信息的源头是关键。第一,确定城市应急指挥需要采集的信息类别。对于应急处理来说,首要任务是根据灾种的不同,快速地筛选出最能反映灾害特征的信息。同时,由于政府的单一性不可能、也没有能力把各个具体的灾种的信息完完整整地存起来,因此,要注重在不同的层面上,在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企业及政府与社会之间信息的共享。这样做既能保证最大化地收集到应急信息,又可以减少重复建设或建设不足等现象。第二,信息的加工和获取。有些信息是直接收集来作分析使用,如现场人员的信息、危险化学品(简称危化品)泄漏蔓延的信息、洪水淹没的信息等。而有些信息则是半成品,需要经过技术加工才能被应急平台所接受、处理。在信息获取的手段上,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信息开始通过信息化、网络传感器等先进技术手段来获得。由此可见信息的收集手段由为重要,收集内容十分关键,情报服务在危机决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国内外发展动态

911事件之后,美国颁布了《全国突发事件管理系统》,其目的是要建立一个能把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协调起来的体系以实现对公共突发事件采取快速有效的准备和对应的事后恢复。它的构成包括指挥系统、资源管理系统和信息系统。虽然我国的行政体制与美国不同,但是美国对公共突发事件管理的机制发展、法律建设、系统化、体系化、标准化方面的经验和做法是值得我国学习的。

早在冷战时期,美国的公共安全管理体制就已经产生。在克林顿政府时期,该体制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经过八年的努力,美国的公共安全管理体制成为了世界上最完善、最有效的制度。可好景不长,911事件的发生促使美国政府不得不反思已有系统的漏洞和缺陷,简析其原因主要有四个:多头管理带来的管理不利、政府的漠视、情报工作失误、反恐技术与手段的落后。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成立了国土安全部,这是一个突发事件指挥系统部门,突发事件发生前后的信息情报服务是其主要工作之一,其核心是通讯与信息管理系统,它将任何形式的信息包括符号、文字、信号、图像、声音等以有线、无线和光学的方式发送给接收者,使其能准确快速的作出判断。

美国的突发事件管理系统建立在成熟的紧急事件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上。国土安全部将其囊括的各个元素作出了标准化的限定,使其成为标准规范的系统。

我国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是一个开放而又复杂的系统。我国每年由公共安全问题所造人的死亡人数约为20万,伤残200万。在未来的20年里我国将大力开展公共安全建设,其核心就是建立完善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包括自然灾害、社会安全、公共卫生、事故灾难四个领域。目前国家公共突发事件的技术攻关和应用研究体系方面已经成立了相应的项目规划来支持。但因其技术难度巨大,我国还未成立一套成熟的应急体系。在未来的5至10年,我国的应急管理研究需突破五大难点:公共突发事件的信息获取与分析问题、复杂条件下应急决策的科学问题、应急心理与行为问题、多因素风险评估与多尺度预测预警问题、应急体系的复杂性问题。

在长期的公共安全管理中,我国的应急管理体系也日渐成熟,但是在标准化和系统化方面比较欠缺。突发性应急管理体制的基础研究是建立在不懈努力和长期探索上的,其建立的实质可以为国家公共安全提供战略性、基础性和前瞻性的持续支持,具有重大意义。

3.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于公共突发事件的定义,作者刘世宏在《非常规突发事件的性质和特征探析》中指出发生前兆不充分、诱因不明确,在社会生活中突然爆发,前所未遇、措不及防或防而无效,人类难以预料或即时有所察觉但用常规管理方式仍然无力应对,具有明显复杂性特征和潜在衍生危害,破坏性极为严重,对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产生严重威胁,危机社会的突发事件称之为公共突发事件;作者王超在《区域重大突发事件的预警监测指标体系研究》中提到公共突发事件是指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突然发生的能引发社会连锁反应和严重后果,并可能危及社会稳定的恶性危害事件;中科院的祁明亮认为,公共突发事件是指危害人民生命、财产、社会安全以及稳定的突然爆发的事件它具有破坏性、不确定性、综合性、社会性、突发性和紧急性等特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就是在突发公共事件的爆发前、爆发后、消亡后的整个时期内, 用科学的方法对其加以干预和控制, 使其造成的损失最小。

上海交通大学的刘霞将突发事件分为四类:非突发事件、常规突发事件、亚(准)非常规突发事件和非常规突发事件。其中,非突发事件突出强调时间发生概率高,在社会生活中经常发生、司空见惯的一般性事件,与突发事件不同;常规突发事件突出强调发生的概率低,但可以运用常规的方法和手段来加以控制,是指虽为突发的、但仍可视为常态下一般性的、只不过是突发的那些事件;非常规突发事件突出强调事件发生频率低,这类事件基本是无法制定预案、没有预案可用或者之前的预案派不上用场;亚(准)突发事件介于常规突发事件和非常规突发事件两者之间。

史蒂芬菲克将突发事件的发展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前驱症状阶段、急性阶段、慢性阶段和治愈阶段,对危机预防、危机应对计划、危机识别、危机隔离、危机处理、危机通讯和危机决策等危机管理各方面的具体内容都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形成了危机管理的基本理论体系。

信息的收集在公共突发事件中十分重要。

目前, 国内外学者对于公共突发事件下应急统计信息收集、分析、共享与决策的过程进行了一些研究。如王超(2007) 构建了突发事件从发生、发展到结束全过程的监测指标体系; 付跃强、刘卫东等(2007), 申稳稳、李华、俞书伟等(2008) 以突发事件的预警监测为重点, 提出了预防控制系统的构建; Jean Lucwybo(1998) 研究了公共突发事件统计信息的收集过程, 并应用人工智能的方法建立了基于多人合作、多专家、共享决策的模型, 提出了一个用于危机控制中心( Crisis command center) 的危机管理支持系统; 焕成、刘永等(2005) 从信息收集、传播、共享、发布等功能子系统入手, 全面研究了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系统的构建策略。

东南大学的陈伟达认为只有快速、高效地获取公共突发事件信息, 通过综合分析, 客观、真实、快速地反映公共突发事件的现状, 以及对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才能为各级政府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从而切实提高政府对于公共突发事件的处理水平, 最大限度地降低国家与人民的经济损失。

由此可见,学术界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分类比较的广泛,分析比较的透彻。信息的收集和应急系统的建立成为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必要前提。

4.主要参考文献

[1]祁明亮,池宏,赵红,孙颖.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现状与展望[J]. 管理评论,2006,(4):35-45 64.

[2]崔小璐,陈小琼.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有效性研究[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0):84-89.

[3]谢耘耕,徐颖. 新媒体环境下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源管理研究[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4):58-67 110.

[4]刘炜霞. 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对策研究[J]. 学理论,2012,(5):25-26.

[5]张劲松. 论政府治理城市转型中突发公共事件的策略[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71-77.

[6]王平,谢耘耕. 突发公共事件中微博意见领袖的实证研究以温州动车事故为例[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3):82-88.

[7]王涛,王延章,鲁艳霞. 突发公共事件基于本体的元事件模型研究[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2,(3):458-463.

[8]周理乾. 论复杂性科学视域中的高校突发公共事件[J].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12,(2):41-51.

[9]孔苏颜. 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引导策略[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8):126-129.

[10]赵飞,傅承主,矫涌本,吴敬,孟群. 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建设研究[J]. 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2,(2):25-29 61.

[11]赵尚梅,杨雪美.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资金保障机制研究[J]. 中国行政管理,2012,(12):44-47.

[12]毛刚,李琳,贾志雷,李剑锋,孙琳. 突发公共事件的公众认知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2,(12):152-158.

[13]孙玮,张小林,吴象枢. 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舆论表达边界与生态治理[J]. 学术论坛,2012,(11):117-121.

[14]逯野,杨春江. 突发公共事件对个体、群体及公众心理影响的作用和传播机制研究[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6):37-42.

[15]刘霞,严晓,刘世宏. 非常规突发事件的性质和特征探析[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3):13-17

苗兴壮. 国内外公共突发事件应对研究述评[J]. 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06,(1):49-55.

[16]曾国欢. 论公共突发事件的媒体应急管理[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2,(10):23-26.

[17]陈凌,辛立艳. 面向政府危机决策的信息保障体系研究[J]. 情报科学,2013,(3):132-135.

[18]王光荣,朱凡钰. 情绪、性别和方案数量对危机决策的影响[J]. 心理科学,2013,(1):188-193.

[19]廖雄军. 领导干部危机决策能力构成要素与能力提升[J].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3,(2):103-108.

[20]程全伟. 论高校突发事件的危机决策[J]. 经营管理者,2013,(18):261.

[21]陈凌,辛立艳. 政府危机决策信息机理研究[J]. 情报资料工作,2013,(5):30-34.

[22]薛勇. 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机制设计为视角[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145-148.

[23]陈涛,郭加书,潘伟国. 公共突发事件网络管理机制建设[J]. 中国高校科技,2012,(8):34-35.

[24]钟开斌,彭宗超. 突发事件与首都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的构建[J]. 北京社会科学,2003,(4):60-65.

[25]滕瑜. 我国城市应急联动平台建设问题研究[J]. 改革与开放,2010,(2):102 104.

[26]唐作其,曹振华,陈俊涛,陈静. 城市应急联动系统架构与统一模型研究[J]. 计算机工程,2010,(11):285-287.

[27]王超. 区域重大突发事件的预警监测指标体系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65-170.

5.检索方法、检索结果

(1)检索渠道:中国知网

关键词:危机决策

检索结果: 149篇(2010-2013)

(2)检索渠道:中国知网

关键词:公共突发事件

检索结果:52篇(2010-2014)

(3)检索渠道:中国知网

关键词:突发事件 情报服务

检索结果:1篇(2010-2014)

(4)检索渠道:中国知网

关键词:情报服务 决策

检索结果:2篇(2010-2013)

6.检索结果分析

从检索结果可以看出,我国众多的高校和情报部门大多致力于竞争情报的获取和分析,对于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决策研究也是略有深入,但是对于应急系统的建立还是缺乏相关的研究和分析。相信在未来的时间里我国将会加大研究力度,以促进公共应急联动系统的发展。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