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国家公祭日”的意义和效应研究文献综述

 2021-09-25 01:12:29

全文总字数:2714字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

国家公祭日是为纪念曾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在40多天时间里屠杀了我30多万同胞。为什么时隔70多年后,国家要设立这两个重要纪念日?一是牢记历史,二战后,主要参战国都推出国家哀悼日。南京大屠杀惨绝人寰、铁证如山。设立公祭日是让人们牢记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二是以史为鉴,忘记历史,灵魂就会生病。设立公祭日,既是对逝者的安慰,也是对生者的警醒,是让人们从灾难的记忆中保持痛感,并使这一理念以法定形式走入普通人内心深处。三是面向未来,设立祭日,并不是延续仇恨,而是向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爱好和平、捍卫和平的坚定决心。

一、关于建立国家公祭日的由来研究

朱成山《设立国家公祭日的由来》这篇文章中主要提到了三点:(一)受国际惯例的启示:自二战结束以来,许多国家都采用各种方式悼念二战中的遇难者。如今,这些纪念活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缅怀战争受难者,同时对这段历史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反思。(二)顺应了人们的呼声: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曰,是人民群众多年来强烈的呼声和要求。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设立国家公祭曰的时间虽说晚了点,但亡羊补牢, 为时未晚 。(三)表达了对未来的祈望:实行国家公祭活动,是为了不忘南京大屠杀的 历史教训,振奋民族精神,同时也是为了未来不再发生这样的大屠杀、大悲剧、大惨案, 使人类和平相处与共存,借此向世界表明中国人民牢记历史。

一、关于建立国家公祭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研究

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法案,全面体现了我国宪法人民主体性的根本精神,体现了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此次设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法案,则是我国以法律的形式、国家的意志,再次对南京大屠杀的史实进行固化。强调通过国家立法的形式,使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以及所有在日本侵华战争期间遭受侵略者杀戮死难的同胞,上升到国家层面公祭,成为举国关注的重大仪式,这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和平的思考与对生命的尊重,充分彰显了中国人们维护和平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朱成山在《综论以法设立国家公祭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解析》中提出国家公祭日体现了人民主体性的宪法精神,主要从以下三方面阐述:(一)设立国家公祭日体现了宪法规定的人民主体性的地位(二)实行国家公祭日是贯彻宪法根本精神的举措(三)我国实行国家公祭具有普世的价值

全国人民代表、民革江苏省委会副主任邹建平说:对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进行国家公祭,代表一个国家的声音,同时也是对民众的警醒,体现全国上下对逝去生命的尊重,同时又是加强民族凝聚力的精神力量。

二、关于建立国家公祭日意义和效应研究

苑广阔《公祭日彰显民族精气神》中提到:设立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是把现有制度、历史记忆和人道原则做了有益的结合,提醒我们不要忘记曾经的苦难历史和民族自豪,珍惜当今的和平与发展。以国家立法和制度的方式来缅怀逝者和先烈,来警醒战争,倡导和平,具有强大的人文力量、久远的民族影响力,对提升一个国家的凝聚力,一个民族的精神意志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张晓明《设立公祭日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和平》提出:只有正视历史、以史为鉴,才能维护和平,才能面向未来。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