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如何规避绿色包装壁垒文献综述

 2021-10-11 19:47:00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

工业革命以来,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经济方面建树了辉煌的业绩,但在高度发展的世界经济文明中也存在着不文明的负面影响:环境污染、环境破坏日益严重,资源浪费、资源短缺日益凸显。盲目、不合理发展经济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不断为我们敲响了警钟。面对全球性问题,人们环保意识不断深化,绿色浪潮在全世界范围内兴起。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作为绿色浪潮代表的绿色包装措施也极大地影响了外贸出口。如何跨越包装壁垒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新课题。

一.国外文献述

很多国外学者一致认为绿色贸易壁垒是一种贸易保护手段,导致了贸易的不公平。

Eugene。Beaulieu和James Gaisford(2002)「1」认为,发达国家产业外移以及其导致的失业率增加并不是由严格的环境标准所引发的,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发达国家设立严格的环境标准是为保护贸易和国内相关产业。Steven. Suranovic(2002)「2」认为,各国环境标准的差异导致了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成本差异,由此导致了贸易的不公平。Eugenio Figueroa B.(2008)「3」通过对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系统发起的警报次数调查发现,2005至2006年警报次数明显增加,且大多针对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往往通过国际组织要求各国采用相同的、较高的环境标准。名义上是为了追求国际贸易的公平性,实际上却引发了更大的不公平。

博弈论则是国外学者分析这一问题时惯用的手段。国际贸易理论大家Grossman和helpman「4」从不同利益集团相互博弈的角度深入分析了非关税壁垒,尤其是绿色贸易壁垒的形成问题。Lee,Chen-kuo和Chen,Tony(2011)「5」研究发现,绿色贸易壁垒消除污染物产品和非绿色产品的出现几率,从而保护了环境和人类健康。同时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限制了其他国家的出口,导致越来越多的行业转移到发达国家,这使得发展中国家在扩大出口和发展本国经济上面临着更大的困难。

二.国内文献综述

白世贞、郭建、姜华珺(2006)「6」在《商品包装学》中给绿色包装如下定义:能够循环复用、再生利用或降解腐化,且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人体和环境不造成公害的适度包装。

刘溢(2006)「7」在《循环经济模式下绿色运输和绿色包装的需求分析与管理》中简要介绍了绿色包装与循环经济的关系。作者认为,在包装环节中,通过上游企业剩余的边角废料和排放的废弃物在循环作为原材料,或者以副产品的形式作为下游企业的原料。对于回收使用后的废弃物制成再生制品,使得废弃物最大限度的在资源化。通过与消费者的合作,来促进和实现社会的循环经济。

杨小静、黄海波(2007)「8」在《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包装问题与我国的对策研究》一文在环境保护浪潮中,对贸易中绿色包装问题进行了一项系统研究,并详细阐述了国际上评价包装是否充分体现环保要求时的几个主要依据:第一.3R1D原则:Reduce(包装减量化原则),绿色包装的第一原则是减少包装材料的使用。Reuse(再利用原则):包装应易于重复利用。Recycle(资源化原则):包装产品的设计者要注意选择有再生利用价值得材料,以便包装废弃物回收后能重新回到经济循环中去。Degradable(可以降解腐化原则):为了不形成永久垃圾,不可回收利用的包装废弃物要自行分解腐化。第二.LCA3理论:LCA即生命周期评价法。这种评价贯穿于产品、工艺和活动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原材料的提取与加工;产品制造、运输以及销售;产品的使用、再利用和维护;废物循环和最终废物处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