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二酸水溶液直接酯化合成丁二酸酯文献综述

 2021-10-13 20:14:00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1. 引言

丁二酸(succinic acid,简称SA)俗名琥珀酸,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产品和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塑料、橡胶、医药、食品等领域中。其中最具有发展前景的领域为合成塑料,它是生物可降解塑料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的主要原料。目前以丁二酸为原料合成PBS 生物可降解塑料的技术在德国巴斯夫公司、日本三菱公司、中国清华大学、中科院理化研究所都已开发成功并投入批量生产。PBS 与其他生物可降解塑料相比,不仅力学性能十分优异,而且价格合理,市场需求量大。目前国内已有多家企业正在积极筹备上马PBS项目。而安庆和兴公司则领先一步,率先与清华大学达成合作意向,已实现3000吨/年PBS的生产规模;随着生PBS制造厂不断建成,丁二酸的年需求量会翻番的大增,据估计,在未来几年内,丁二酸的年需求将达到100万吨以上。

发酵法是以玉米、秸秆[1~3]、木材[4]等为基本原料,利用细菌或微生物发酵制备丁二酸。由于发酵法生产丁二酸是利用可再生糖源和二氧化碳作为主要原料,它开辟了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利用的新途径,且环境友好[5],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发酵法制备丁二酸的一个关键步骤是优良菌种的选择,它将会直接影响到产品的收率以及分离纯化的过程。关于菌种的培养,国外已进行大量研究[6~8],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9~13]。要想得到一种经济上可行的丁二酸发酵、分离工艺路线短、成本低的提取工艺是极为关键的。由于在丁二酸的发酵过程中通常需要用碱调节pH,发酵产物是有机酸盐;另外,发酵罐中的不溶性物质(例如死细胞、蛋白等) 需要从最终产品中除去。因此,典型的下游过程包括除去细胞和蛋白一类的杂质,浓缩,将丁二酸盐转化为游离的丁二酸,将游离的丁二酸提高到所需的浓度等过程。过去产品提取、浓缩、酸化、纯化过程中效率不高,使得以发酵为基础的生产工艺不能实现。目前通过对工艺的不断改进,并结合一些最近的新技术,发酵法从碳水化合物生产以丁二酸为基础的化学制品,并将其从它的稀发酵液中提取和纯化成为现实,但生产成本昂贵。目前有一种方法,将稀的丁二酸水溶液酯化后再分离,提纯得到丁二酸,酯化后得到的酯类可以很容易的和水分离,本方法尝试一种新型的介孔碳材料做成催化剂,催化丁二酸水溶液的酯化。

2.介孔碳材料starbon简介

利用生物材料,在其原有的结构基础上进行碳化后,得到的碳材料保留了先前的碳骨架。再通过酸化等方式进行修饰,使其带上酸性基团,最终形成具有特定结构的碳基固体酸。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淀粉溶胶凝胶法制得的介孔碳基固体酸Starbon。先将淀粉溶于温水中,在低温下形成凝胶块,将得到的凝胶块再进行高温无氧焙烧,最后得到的碳材料即为Starbon。这种材料经过磺酸化后用于琥珀酸的酯化反应中,仅410min就可使转化率达到90%,比液态硫酸快了近1000min.

3.参考文献

[1] a)G. Che, B. B. Lakshmi, E. R. Fisher, C. R. Martin, Nature1998, 393, 346 349; b) A. A. Zakhidov, R. H. Baughman, Z.Iqbal, C. Cui, I. Khayrullin, S. O. Dantas, J. Marti, V. G.

Ralchenko, Science 1998, 282, 897 901; c) R. Ryoo, S. H. Joo,S. Jui, J. Phys. Chem. B 1999, 103, 7743 7746; d) Z. Li, W. Yan,S. Dai, Carbon 2004, 42, 767 770; e) A. Lu, W. Li, W. Schmidt, F.SchIth, Microporous Mesoporous Mater. 2005, 80, 117 128;f)A. Lu, W. Li, W. Schmidt, F. SchIth, Microporous MesoporousMater. 2005, 80, 117 128.

[2] a)J. Lee, S. Yoon, T. Hyeon, S. M. Oh, K. B. Kim, Chem.Commun. 1999, 2177 2178; b) T. W. Kim, I. S. Park, R. Ryoo,Angew. Chem. 2003, 115, 4511 4515; Angew. Chem. Int. Ed.2003, 42, 4375 4379; c) R. Gadoi, S. Saadallah, T. Piquero, P.David, J. Parmentier, C. Vix-Guterl, Microporous MesoporousMater. 2005, 79, 121 128; d) M. Hartmann, A. Vinu, G.Chandrasekar, Chem. Mater. 2005, 17, 829 833.

[3] Starbons: New Starch-Derived Mesoporous Carbonaceous Materials with Tunable Properties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