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型衬底HIT电池的理论模拟文献综述

 2021-10-14 20:41:40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   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清洁能源得到了广泛研究与开发。

太阳能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新型发电技术,因其具有资源充足、清洁、寿命长等优点,所以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可再生能源技术之一,现已成为可再生能源技术中发展最快、最具发展潜力的研究领域之一。

   当前光伏市场上应用的太阳能电池主流是硅基电池。

由于晶硅电池采用高温扩散技术制备,会导致硅晶片的变形和热损伤,限制了电池转换效率提高,并且高温工艺在生产成本上也不具优势。

另一方面,非晶硅电池生产工艺温度较低,能够大面积生产,造价相对低廉,但是由于存在较多缺陷,效率偏低,并受光致衰退效应的制约。

带有本征层的异质结(HIT)太阳能电池结合了两者的优点,保证了较高的电池转换效率,同时采取低温生产工艺(< 200℃),降低了成本,还避免了电池的光致衰退效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目前hit电池效率的世界纪录为24.7%,非常接近晶硅电池。

但是,目前全世界除了sanyo以外还没有其他机构成功制备出高效率的hit电池,sanyo成果复制的困难性也表明对hit电池结构深入理解的必要性。

=""    1.hit电池的发展历史[1]=""    sanyo公司1974年就开始着手对非晶硅太阳电池技术的研究,当时的效率为10%(60mmx90mm),其在1983年提出的非晶硅/晶体硅堆积电池结构设计就是hit太阳能电池的雏形。

1990年,该公司最早提出了a-si/c-si="" 异质结太阳电池[2],并称其为hit电池,只不过当时采用的薄本征层是微晶结构。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