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纳米粒子的合成研究文献综述

 2021-10-14 20:43:16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1.引言

纳米金粒子以其良好的稳定性、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光学效应以及独特的生物亲和性,在许多领域显示出了潜在的应用价值,引起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浓厚兴趣。通过简单方法制备出单分散性好、粒径可控的纳米金颗粒一直是研究者追求的目标。迄今为止,已有很多种成熟的制备纳米金的工艺方法,如气相蒸发法、溶剂还原法、相转移法、溶胶凝胶法、真空蒸镀法、水热法、微波合成法等。但是最经典的方法还是Frens于1973年创立的柠檬酸钠还原法。金是以金核为中心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多相不均匀体系,具有特有的颜色,他可以与蛋白质通过电荷相互作用牢固结合,又不影响其活性,这一优势使得他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生物医学与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课题主要研究胶体金的合成及形貌控制,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2.金纳米粒子

2.1简介

金纳米粒子即指金的微小颗粒,其直径在几到几十纳米,具有高电子密度、介电特性和催化作用,能与多种生物大分子结合,且不影响其生物活性。纳米金的制备方法主要采用还原剂(如柠檬酸钠,硼氢化钠等)还原氯金酸。氯金酸在还原剂的作用下,可聚合成一定大小的金纳米颗粒,形成带负电的疏水胶溶液。由于静电作用而成为稳定的胶体状态,故也称胶体金。由氯金酸通过还原法可以方便地制备各种不同粒径的纳米金,其颜色依直径大小而呈红色至紫色[1]。下图为不同粒径的金纳米粒子的吸光度及颜色[2]。

2.2制备方法

金纳米粒子的主要制备方法有物理法和化学法,其中物理法主要有真空蒸镀法、软着陆法、电分散法和激光消融法等,化学法主要有氧化还原法(还原剂包括柠檬酸三钠、硼氢化钠、十六烷基苯胺、聚乙二醇等)、电化学法、晶种法、溶胶法、微乳液法、相转移法、模板法、微波法和光化学法等[3]。模板法可制作多种结构的纳米材料,但是由于受方法的限制,只能制得单层的纳米棒,所得纳米材料的产率较低。硼氢化钠法、EDTA法和Schiffrin法制备的纳米金粒子较小,一般为几个纳米。制备几十个纳米的金纳米粒子可采用柠檬酸钠法[4-5]。

2.2.1柠檬酸钠还原法制金纳米粒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