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一.引言
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在各种灾害中,火灾是最经常、最普遍地威胁公众安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火,给人类带来文明进步、光明和温暖。但是,失去控制的火,就会给人类造成灾难。所以说人类使用火的历史与同火灾作斗争的历史是相伴相生的,人们在用火的同时,不断总结火灾发生的规律,尽可能地减少火灾及其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对于火灾,在我国古代,人们就总结出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的经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社会财富日益增多的同时,导致发生火灾的危险性也在增多,火灾的危害性也越来越大。据统计,我国70年代火灾年平均损失不到2.5亿元,80年代火灾年平均损失不到3.2亿元。进入90年代,特别是1993年以来,火灾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上升到年均十几亿元,年均死亡2000多人[1]。实践证明,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消防工作的重要性就越来越突出。目前对火灾要进行的主要工作:一是做好预防火灾的各项工作,防止发生火灾;二是火灾绝对不发生是不可能的,而一旦发生火灾,就应当及时、有效地进行扑救,减少火灾的危害[2]。本文着重研究火灾扑救中干粉灭火剂对扑救B类火灾的效果。
二.研究进展
现在市场上干粉灭火剂一般分为BC干粉[3]和ABC干粉[4]两大类,灭D类火灾的BCD干粉现在少有生产;市场上新出现的新品:超细干粉灭火剂其性能也应该纳入ABC的大类中,虽然超细干粉的灭火效率远远大于普通ABC干粉,但其灭火类别与普通ABC干粉灭火剂相同,能灭ABC类火灾和带电设备火灾[5]。B类火灾是指甲、乙、丙类液体,如汽油、煤油、柴油、甲醇、乙醚、丙酮等燃烧的火灾[6]。
关于干粉的灭火机理一般认为有两种可能:一是认为干粉在火焰中分解汽化、产生游离基,进入气相与燃烧产物的游离基作用,终止燃烧反应链,即所谓的均相机理;另一种认为,燃烧产物产生的游离基与干粉的固体表面作用,终止燃烧反应链,即所谓的非均相机理[7]。近年来,国外又有人提出了新的灭火机理吸热灭火机理。新机理认为,由于干粉吸收了大量的热能,使燃烧的反应链不能持续下去而灭火。并认为干粉中只有小于某一特定粒径的粒子(以下简称小粒子)在火焰中完全分解汽化,吸收大量的热能,才能在灭火中起主要作用[8]。干粉中的大粒子对总体的灭火效能影响不大,尽管与此机理相关的某些实验与计算的结果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但该机理仍未完全阐明微观的灭火历程,所以还不被人们一致接受。干粉的速效灭火机理仍被国际消防界列为当今消防化学中尚未完全解决的六大问题之一。
但在扑救B类火灾时,一旦干粉粒子喷射到着火液面后,由于粒子表面的疏水膜具有很强的亲油性,干粉粒子很快沉入油中,又因为普通干粉灭火的冷却作用甚微,局部残存的小火苗又会引燃整个油面[9]。这就是干粉使用中遇到的最具挑战性的问题抗复燃性问题。尽管这一问题很早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但至今国内外尚未见有抗复燃干粉实际应用的报道。
超细微粒灭火剂是一种新型的哈龙替代灭火剂,其ODP和GWP均为零,还具有灭火高效、毒性低、腐蚀性小的特点。可用于便携式、固定式和全淹没式灭火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10]。,对单室火灾燃烧特性开展实验研究,掌握不同火源功率、通风状况下室内温度的分布、烟气流动状态及气体成分,将为对超细微粒灭火剂灭火过程及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11]。通过实验得出单室的通风状况及火源功率对室内温度分布、烟气流动状况及气体成分影响较大,这些直接影响到超细微粒灭火剂释放后的运动特性及灭火效果。
超细干粉灭火剂及灭火技术是在热气溶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既有热气溶胶灭火效能高的优点,又克服了热气溶胶的缺陷。冷气溶胶是将灭火剂的主要组分制备成超细颗粒,用压缩气体如氮气作为动力源和气体源。该类灭火剂在释放前分散介质和被分散介质是稳定存在的,释放过程中形成冷气溶胶[13]。灭火剂粒径对灭火效能及分散稳定性有很大影响,随粒径减少灭火效能急剧上升,稳定性随之提高;超细粒子的表面处理对于灭火剂的贮存及灭火效能发挥很重要.冷气溶胶灭火剂以其独特的诸多优异性能将是气溶胶灭火剂今后的重点研究和开发对象[14].
我国对于B类火灾灭火剂的开发、性能研究以及应用领域方面与国外相比尚有较大差距,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及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各种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将会呈现出广阔前景[15]。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