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东门街区更新规划设计-5文献综述

 2021-10-18 22:00:57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非历史文化名城类历史城区的城市更新一直是我国历史文化保护的盲点,其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城市快速建设的进程中面临消失殆尽的危险,建立以文化传承为出发点的城市更新模式与相应的技术体系是当务之急。

绿道系统、生态修复、城市功能,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关系着城市的健康,结合这些载体对老旧城区的修复与提高是当前背景下实现城市更新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1. 我国老旧城区的现状与发展概况1.1老旧城区改造更新的现状当前, 国内很多城市, 特别是城市的历史街区都不同程度地陷于这样的困境: 面对不断加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城市固有的静态保护和拆除清理重建这两种更新模式已无法应对快速的经济增长、人居环境改善与城市文脉延续、文化传承、特色塑造、城市居民生计基础维系之间的多重冲突和压力。

在经历了 40 年国家改革开放后如火如荼的城市更新与城市扩张后,随着国家经济转入新常态,社会经济和城市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社会转型、城市转型被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中央要求要有序实施城市双修( 城市修补和城市有机更新),解决老城区环境品质下降、空间秩序混乱、历史文化遗产损毁等问题。

1.2现阶段老旧城区改造更新面临的问题老城建筑密度大、产权复杂、发展意愿强烈,规划面临的难点主要有三个方面。

(1) 历史遗存少,且缺乏法规性的保护依据;(2) 历史文化保护与居民提升居住环境的需求形成矛盾;(3) 后续实施缺乏保障2. 老旧城区更新方向与理念的探索老城保护的主要目标和原则是保存旧城的文化资产;保护文化遗产和地方特色; 让居民留在旧城, 避免重新安置。

2.1老旧城区更新改造模式的发展进程与特征以苏州为例1987-1997:以局部危旧房屋改造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探索期1998-2004:以大规模拆旧建新、结合房地产开发为主的快速推进期2005年至今:在不同动力机制推动下的存在多样化更新形式的平稳期从外部影响因素来看,探索期以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和基础设施为出发点的政府政策驱动为主,包括政府和单位为解决居民住房问题而建造大批住区、改造基础设施以及危旧街坊,目的是改善生活环境;快速推进期以房地产市场规律影响下的市场驱动为主,老城更新通常是大规模的拆旧建新,服务设施一般为商业消费导向;平稳期,多元主体参与的市场成为主导动力,老城更新模式以小规模填充开发为主。

2.2老城更新的新诉求随着城市郊区化和乡村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乡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城市边缘区作为城市和乡村的过渡区域(也被称为城乡结合部),既是城市向外蔓延发展的重要地区,又是乡村城市化的先导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忽视对某些地带的发展,使这些区域成为城市发展的敏感地区和片断区域。

当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这些被忽略区域的规划矛盾也日益凸显。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