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协同治理中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功能分析、现状检视和发展对策—以南京玄武区“1 2 N”模式为例文献综述

 2021-10-18 22:17:38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枢纽型社会组织是在2008年北京市社会建设大会公布的1 4系列文件中出现的一个新词汇,枢纽型社会组织作为一种突破常规社会组织的实践探索,在部分地区逐渐兴起,其本质也是为了更好的进行协同治理。

在社区的协同治理中,枢纽型社会组织没有充分发挥作用,面临着形式化和专业化的双重困境。

从回应基层治理需求、提高基层治理能力的视角看,向政府、社会组织乃至居民提供服务是枢纽型社会组织未来的转型方向。

国外的枢纽型社会组织大多是以非政府社会组织的形式存在,并且国外关于协同治理的研究较早,也较早就认可了枢纽型社会组织在社区协同治理中的重要性。

我国学界对枢纽型社会组织在社区协同治理的作用的研究始于2008年,当时我国正式提出了枢纽型社会组织这个概念,并至今都有学者进行研究,但研究的人数尚处于少数。

通过在知网上以 社区协同治理搜索,共搜索到99160篇相关文献,大多涉及社会组织,公众参与以及政府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之后再以枢纽型社会组织搜索,相关文献减少到8980篇,当以社区治理枢纽型社会组织搜索时,只搜索到3篇关联性较大的文献。

由此可见我国对于枢纽型社会组织在社区协同治理中发挥的作用的研究处于初级阶段。

一、国外研究综述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经济危机和福利国家的失效,发达国家的国家治理理论先后接受新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的影响,继而影响到社区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上个世纪开始,西方国家就开始研究社会组织,并提出一系列的概念如公民社会、民间社会组织、志愿者组织、非营利组织(NPO)等,这些组织算是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前身。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