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流动摊贩治理模式的变迁——从管制到疏导文献综述

 2021-10-18 22:18:56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在古代,流动摊贩有贩夫贩妇之称,在现代城市发展中流动摊贩又称流动商贩或流动商户的称呼。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对流动摊贩的定义是指未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并领取营业执照,无固定店铺、占用公共通道、在人流集聚地随意摆摊从事经营活动的经营者。

【1】 国外学者通常是依据流动摊贩在公共场所经营的特性来定义,如有些学者将流动摊贩称为在公共场所向人们提供商品或服务的人。

【2】流动摊贩解决了低收入群体消费需求,缓解了一部分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流动摊贩往往和脏、乱、差联系在一起,因此政府对流动摊贩采取严厉的管制式治理,经常以强制没收物品或者是强行拘留流动摊贩为手段。

但管制式治理的有益效果甚微,不仅浪费了政府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使城管部门丧失了公信力。

伴随着流动摊贩治理困境的出现,政府开始反思以往城市治理理念和执法方式的不足,也逐渐认识到了流动摊贩存在正面效应,在思想上从管控转变为疏导,并开始调整政策,尝试从单一的堵变为疏堵结合。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在探索正面的治理方式,而疏导式治理则是可行性最高的一种治理方式。

对疏导式治理的解释,巫芊桦等学者认为流动摊贩疏导式治理是指政府部门在辖区划定一块公共用地作为流动摊贩的经营场所,按照一定流程和制度,审核入驻摊贩的资格,定期收取管理费用,统一管理流动摊贩的新型治理模式。

【3】一、国外相关研究综述国外学者对流动摊贩治理进行研究的时间较早。

20世纪60年代,在以企业为中心的经济模式下,多数学者认为流动摊贩经营模式是-种落后低效的、浪费资源的传统商业模式,不具有生存空间。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