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氧化铁电极材料的元素掺杂及储氯性能研究文献综述

 2021-10-22 21:54:24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1引言二次电池在启动电源、便携式电子产品、电动工具以及新能源汽车[1]等领域有重要应用,并将为我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间歇性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存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二次电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于Li ,Na[2]或Mg2 [3]等阳离子传输的电化学体系。

然而,锂离子电池也存在一些缺点,如成本较高,能量密度不够高等。

研究人员长期致力于开发新的电池体系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储能需求。

2013年,Zhao等人首次提出了一种基于氯阴离子传输的新型二次电池氯离子电池(CIB)[4]。

其电极体系的理论能量密度高于当前锂离子电池体系,且该体系可不用Li,而采用具有丰富储量的Mg,Ca或稀土等元素作为负极材料。

这种新型电化学体系相比其他体系存在一定优势,其理论能量密度高、无毒并且材料来源广泛。

研究表明,抑制金属氯化物正极的脱溶和开发新型高稳定性正极材料是实现高稳定性氯离子电池的关键点之一[5]。

本文主要对氯离子电池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氯氧化铁正极的元素掺杂的研究进展。

2氯离子电池研究背景金属氯化物/金属体系在发生氯离子的电化学转换时可带来大的自由能变化,从而产生较高的电动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